活动的开展,便有通过鉴定提供证据和审查证据的客观要求。西方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有史料证实,司法鉴定在16世纪就被纳入法典。1532年,德国 、笔迹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逐渐兴起与扩大。我国唐、末时期,鉴定制度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将鉴定人“作虚假结论依罪受罚”加以法定化;宋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51.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的规定。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司法制度的大变革,其中的刑事诉讼制度由纠问式向控告式转变。许多国家(如英国 鉴定的对象和范围也较宽,并制定有许多法规。我国唐、末时期,鉴定制度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将鉴定人“作虚假结论依罪受罚”加以法定化;宋代的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二元化现象的产生。因此,正如樊崇义教授指出的那样,“一项先进的司法制度的贯彻实施,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诉讼法律观的转变问题,这种转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痛苦的磨合期 秋冬派遣官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并以此作为考核郡县长官的依据之一。唐代时期,滤囚为大理寺少卿的常职。《唐六典》记载:“若囚有推决未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9.html -
了解详情
载《中外法学》,2003(5)。 21 自唐代以来确立的一项很重要的中国式审判制度是,根据案件的重要性提升行使决定权的级别,大案要案必须不等上诉自动在不同审级 研究》,收左卫民编:《最高法院研究》,211页以下。 38 关于中国独特的司法审查概念以及有关制度的详细分析,参见罗豪才、王天成:《中国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80.html -
了解详情
载《中外法学》,2003(5)。 21 自唐代以来确立的一项很重要的中国式审判制度是,根据案件的重要性提升行使决定权的级别,大案要案必须不等上诉自动在不同审级 研究》,收左卫民编:《最高法院研究》,211页以下。 38 关于中国独特的司法审查概念以及有关制度的详细分析,参见罗豪才、王天成:《中国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6.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在立法技术上是欠考虑的。首先,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解释性文件(注10),与《律师法》第3条第4款“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 已有人呼吁“建立法官交流制度,使法官经常处于一种陌生的环境中”(注15)。古代任职回避的内容有很多,但主要是原籍回避和亲属回避,例如唐代就规定,官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化进程中发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才会如影附随地在各自制度背后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牵引和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着各自的司法实践。由此,尽管本文名为“比较”,而比较自然有异同之分 文化对应物的诉讼制度,起于《法经》,形成于秦汉,到唐代《唐律疏议》而臻于完备,以后无论是《宋刑统》、《大元通制》,还是《大明律集解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8.html -
了解详情
的统一性和实际效力,并且从广义的合法性审查而不仅仅是合宪性审查的角度来观察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移司别勘”(唐代条敕的表述)、“鞫谳分司”、 宪法诉讼以及合宪性审查制,明确规定独立的司法性机构享有对立法的效力进行判断的权能[45].那么,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导入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条件呢?虽然修改宪法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5.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规定了三刺之法,[39]要求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时广泛征求意见,而且案件审理完毕,司法官员还需考虑五至十天,才能作出判决。[40]发展到秦汉时期已开始适用上诉、复核、 。汉代的上请、疑狱上报、录囚制度,南北朝时期的死刑奏报制度、设置登闻鼓及察囚制度,隋代的死刑三复奏制度,唐代的九卿议刑、三司推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258.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义务中而少部分才配置到维护公民权益这也正是笔者一直以来认为我国是“大公无私”的司法制度)由此发展也导致也不少流害。近几年来各地法院频曝冤假错案,更有甚者 40%的人证才可靠。只有抽丝剥茧发觉蛛丝马迹让物证说话。早在唐代宋代我国的刑侦鉴定技术就远远领先于世界,《洗冤集录》更是作为我国古代刑侦的代表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1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