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为:地上权是为建造房屋、隧道、沟渠等工作物及培植竹林树木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2]其他台湾学者的观点, 也基本与此相同。追溯地上权产生的 地租并非地上权成立的必要条件, 是否支付地租全凭当事人自由约定,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地上权人一般都得向土地所有人支付地租, 而且地租形式不以货币为限, 实物也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765.html -
了解详情
相比,所有权是绝对的,排他的,永续的。使用权要受到所有权的限制,使用权人只能使用他人的物品,不能转让、处分。如同读者可以借阅图书,而不能转让图书的 自然生态功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如围湖造田或将草原开垦为耕地,同时土地的利用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满足城镇化、工业化的需求,将农民变为市民。因此,要健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56.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国家根据土地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用途,而划给土地使用者专项使用的,不可转让。这种观点显然是以 执行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民法院的审判部门对是否可以处置被执行人名下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理解不一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审判部门以所有权不属于被执行人为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05.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完成国家计划所配备的必要生产条件,是界定各个单位实际利用土地范围的工具,而不是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财产。土地使用权不能转让、出租或抵押,对于任何单位都 种真正财产或财产权。这也就是说,不管主体的性质如何,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是一致的,均是代表国家对土地的使用,这里的使用权即直接体现着国家利益。改革开放初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2.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所有”。1989年《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按乡、村、组的实际占有为界线。很明显,上述立法规定了三种主体,即乡 理不通,况且绝大多数农民确实无力购买;另一种是无偿划分,这种方式将使土地无偿使用造成的弊端更加突出,而且会使一系列矛盾激化,实施成本太高。〔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54.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量的分割(如共有)。领主或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是上级所有权;土地实际利用人(主要是耕作人)对土地的权利,称作下级所有权或利用所有权。两者的区别在于 要是值得商榷的,总有的问题在于处分的限制,使它不能透过交易由最需要者来使用,现在当身份关系变得无足轻重时,总有这种产权关系存在的必要性远不如从前。[2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体物,但基于法律规定和规划限定,特定土地可开发的土地容量既定,土地开发权人可以在该土地开发容量内实际利用,若有剩余容量,则可以转让交易。土地 也可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有所剩余可进行交易。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开发权使用权能必须按照土地开发容量的性能或用途行使。这就意味着既要符合法律规定或规划要求的数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2840.html -
了解详情
农业合作社(1956年开始)和人民公社(1958年开始)几个阶段,农村的土地私有制迅速转变为集体所有制。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事物的管理。但是为了照顾农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而实际使用土地的现状,故在土地使用权设立、土地收益的分配等方面保持各小组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一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121.html -
了解详情
转让土地的主体,但其依然从事了这些行为。 (3)因为土地划拨制度的存在,土地使用人往往尽量多的申请划拨土地,占为己有,或者进行囤地。于是,产生了两 单位化,背后都有着相同的逻辑,即,土地的所有者并不是土地资源的真正支配者,而实际的支配者和收益享有者却不是土地资源的所有者。 (3)由于今天的土地出让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18.html -
了解详情
》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和基本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土地法规 权、互换权、转让权、继承权等权利,使农民在承包期内捍卫自己对土地的排他性使用,强调了土地权利的物权性。 从效率的角度,特别是从促进要素的充分流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