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则较为笼统,即仅从权力赋予的角度明确了检察机关具有非法证据排除的职权,而至于程序应如何启动、依何种标准进行审查排除等关键问题,无论是《非法证据排除 规则支撑。虽然新《刑事诉讼法》第55条确立了检察机关针对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调查权和提出纠正意见权,其第171条甚至还规定检察机关审查案件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66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受当事人平等原则支配,不承认国家机关的专权,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各自独立收集证据。在侦查实务中,辩护律师有权自行调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代为调查。同时 上诉中一并提出,由上级法院进行审查。但法院职权调查时被害人是否应在场及如何保证被害人的参与权则需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5.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最初的动因是解决法院案件积压的问题,以法院自身的审判工作为出发点,考虑如何缓解法院不断增加的诉讼案件,于是就反思长期以来法院的工作模式。所以有学者指出 。只要我们司法审判要求想实现最终裁判的公正性,就必然要求在诉讼进行中调查收集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最大限度符合客观事实。 为了服务于对客观真实的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93.html -
了解详情
后出售,为卖出毒品多向吸毒者通过手机、电话联系,利用提包等物携带毒品,通过收集藏匿毒品的提包、箱子,联系出售的手机、电话号码,分装毒品的秤量用具及 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的规定确定毒品的数量,对应量刑幅度准确裁量刑罚。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数量不能一概而论,案情不同,标准相异。现就几种常见情形下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1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延续这一表述。但是,刑讯逼供、暴力、威胁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其标准如何,《证据规定》和《草案》对此并未明确。例如,侦查机关采用疲劳战术或者精神 非法证据的排除,仅规定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其不周延性前文已述。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刑讯逼供、威胁、引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978.html -
了解详情
罪、辩护制度、强制措施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和讨论,以期为立法机关如何采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共识, 加之诉讼理论方面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使得司法实践中为了破案不择手段,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作了片面、狭隘的理解,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5.html -
了解详情
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办理批捕、起诉、职务犯罪侦查等案件时逐渐涉及到大量的电子证据,如何理解电子证据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法律定位,在实践中应如何审查 是否合法不仅要考虑是否以合法的身份收集,还要考虑证据收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收集过程是否合法,则主要审查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是否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73.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非法证据,又会有碍于发现案件真实和打击犯罪。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取得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一直是刑事司法程序设计不懈地追求之目标。在国内,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0.html -
了解详情
,承办人有意让其谈谈扶贫的情况,果不出所料,时某很委曲地大谈其在扶贫乡如何变输血工程为造血工程,该乡六公司在其尽心尽力的扶持下兴旺发达,乡领导如何对 ,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也没有矛盾。如果发现矛盾,就必须继续收集证据,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合理排除矛盾,查证清楚,确定其证明效力。否则,就不能勉强定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5.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 的研究活动。(4)集体高于个人。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进行的文化教育熏陶就是个人利益如何服从于社会利益。反射到法制领域,就形成了公权力的膨胀,忽视个人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