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对其存在与否的判断比较困难。 三、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 过度维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说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需要重点分析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手段问题 不特定的权利时,对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存在的证明责任科与行为人(被告人),如果行为人拿不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索要财物的合理根据,则就推定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194.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情况,在情理与法理之间架设一条以人为本的桥梁,给予陷入选择困境中的被告人以司法的救济。 3.期待可能性的引进是对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科学修正与 。如前所述,期待可能性制度的建立使犯罪的根据不至于在犯罪构成之外寻求依据,不必依靠犯罪概念来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期待可能性制度通过其本身能够衔接超法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7.html -
了解详情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据此,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不仅要依据诽谤罪的成立要件进行考查,而且必须由认为自己遭受诽谤的人对 举报等。例如,山西稷山3名科级干部诽谤县委书记被定罪判刑一案中,3名被告人无非写出了一份《众口责问李润山》的举报材料,对县委书记从四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42.html -
了解详情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据此,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不仅要依据诽谤罪的成立要件进行考查,而且必须由认为自己遭受诽谤的人对 举报等。例如,山西稷山3名科级干部诽谤县委书记被定罪判刑一案中,3名被告人无非写出了一份《众口责问李润山》的举报材料,对县委书记从四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3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为了防止牲畜因为传染病而非天气受权为由拒绝了原告的请求。[12] 最后,被告人违反法律的行为与损害间须有因果关系。毫无疑问,因果关系问题是侵权行为法中的核心 等。[26]因此,英美法上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实际上就是看该行为是否符合某一具体侵权类型的构成要件。第二种是法国民法典的概括主义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0.html -
了解详情
、有责的行为。这一概念只有说明性的意义,它并不参与到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评价中去,也就是说它的功能并不是作为定罪的标准而存在。而在我国,刑法典不仅明确规定了 ,刑法并不是必然要进行处罚。由于处罚微罪行为不仅不具诉讼效益,而且不利于被告人的改造,因此各国在对待微罪行为的态度上开始由以往的有罪必罚转向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世界各国刑法均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刑法谦抑、诉讼效益以及改造被告人的角度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轻微危害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因此,对于轻微危害行为 对行为的性质进行考察,而且对行为所包含的数量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一定的数量对决定某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形态的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1997年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4.html -
了解详情
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以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来评价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而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评判标准。如果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 如果行为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时,那么法官即可以作出被告人无罪的判决而无须再进行量刑有无和大小之推理,从而减少法官的推理过程。这种观点在刑事责任能力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构成模块。(三)一定社会危害性模块(即总则弹性构成模块)。在司法实践中当我们运用完整犯罪构成模型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一般可采取以下三步骤:(1)判断 司法人员以这一理论上的犯罪成立模型作为定罪的规格和标准,并以超法规事由让被告人入罪或出罪,就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可见,德、日的犯罪成立模型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2.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公务的瑕疵。 (三)违法或过失的特例 由于违法、过失标准、范围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实践中对某些行为是否构成违法或过失也难以把握。 1.自由裁量权行为 行政机关赔偿间接损害。如原捷克斯洛伐克就奉行这条原则。同时大多数国家只赔偿被告人财产和身体损害,而不赔偿对名誉荣誉造成的损害。人格权受到侵害,只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