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上有时候考虑司法效益,考虑投入产出。但是,在刑法上,类似的东西都是不能考虑的,我们不能去责难司法机关不应该这样投入那么多,产出那么小。 经验的判断到价值的判断;对犯罪论中很多问题的处理需要考虑公众的生活常识,例如,对于因果关系的错误,即便行为人对于因果流程存在认识错误,但只要结果保持在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6.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通过相当性、客观归责或中断性的判断限制条件因果关系的成立范围建立了传统因果关系学说,而这一学说被风险刑法的主观风险学说所取代,认为危害行为是否产生 (除非因果关系,有意志的举止或目的性)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价值评价的同一性认识来决定的。[17]小野博士也认为:在刑法上所考虑的行为,是构成要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62.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通过相当性、客观归责或中断性的判断限制条件因果关系的成立范围建立了传统因果关系学说,而这一学说被风险刑法的主观风险学说所取代,认为危害行为是否产生 意志的举止或目的性)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价值评价的同一性认识来决定的。⒄小野博士也认为:在刑法上所考虑的行为,是构成要件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伦理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上有时候考虑司法效益,考虑投入产出。但是,在刑法上,类似的东西都是不能考虑的,我们不能去责难司法机关不应该这样投入那么多,产出那么小。 经验的判断到价值的判断;对犯罪论中很多问题的处理需要考虑公众的生活常识。例如,对于因果关系的错误,即便行为人对于因果流程存在认识错误,但只要结果保持在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6.html -
了解详情
滥用可能的支配力成为问题。所以,在判断占有的归属的时候,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信赖关系的程度、强弱实质上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只是,这种观点在如何判断某具体 ,而不是在刑法上正面肯定本来没有权限的收取人的所谓存款债权。参见前引[42]。但是,在随后的有关判例当中,日本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对错误汇款进行更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9.html -
了解详情
滥用可能的支配力成为问题。所以,在判断占有的归属的时候,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信赖关系的程度、强弱实质上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只是,这种观点在如何判断某具体 ,而不是在刑法上正面肯定本来没有权限的收取人的所谓存款债权。参见前引[42]。但是,在随后的有关判例当中,日本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对错误汇款进行更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2.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行为仅仅看作证实主观有无犯意的手段,把犯意的有无作为确认犯罪着手的唯一标准,这就从一个错误的极端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极端,完全否认和抛弃了犯罪实行 的犯意是否足以确切认定或是否足以使刑法保护的客体发生危险。[15]德国学者耶赛克以及日本学者西原春夫在着手的判断标准问题上均采折衷说。[16]德国战后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602.html -
了解详情
、有责性之评价基准的二元区分,刑法上的诸概念各自的含义在体系上加以整序,其要件也就被赋予了理论上的确实的基础。(三)犯罪论体系的意义这样的犯罪 就画上句号。此后,由于违法性阻却未被认定,在确定了行为的违法性之后,接着就进行有责性的判断,即就做出了违法行为而言,能否对于行为者加以非难。若是存在责任能力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4.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是正确的,但是这种理论完全以行为人的认识作为基础来判断因果关系,将一般人以经验法则的判断排除在外,显得将因果关系的基础理解得太窄,而且往往会放纵犯罪分子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7]陶龙生: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m).蔡墩铭:刑法总则论文选辑(c).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69.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却仍成立不以行政违反为前提的犯罪。 三、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处理方法 理论上广为讨论,同时也是实践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行为人误以为自己的行为不 自己的行为并不违反相关行政法规的,将对其刑法上的评价产生何种影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刑法中错误论的处理原则。所谓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9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