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书面审查一纸裁定书副本而发现减刑程序的错误是很难想象的。况且二十天后再出具纠正意见,不仅不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而且有的情况下犯罪人已减余刑 《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4]参见谢小剑:《论我国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正当化 从诉讼法学的角度》,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90.html -
了解详情
此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在提出这个疑问时,我们已默认法治具有明确、统一、现实的标准,以建立一个明确的论域和平等的对话平台;二是不论如何表述法律方法的定义 对抗法律目的的主观性。同时,非正当性法律目的的产生并不排斥法律方法本身的存在。第四,法律方法本身成立与否不以法律目的的性质为条件。因此,从理论上讲,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798.html -
了解详情
就无从检验判决结果是否符合客观真实,只能依据正当的程序,由程序的正当性来间接地支持结果的正当性。 (四)、正当的程序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维护司法公正的保障。 公正和司法改革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10)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93年第一期。...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47.html -
了解详情
自1979年开始,学者们即已提出要实现现代法治并探讨其主要标准。当年发表的《论以法治国》一文提出的法治原则是三项:全面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出一套 出好的物质产品,司法机关也需要有科学的办案程序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决与裁定。十分重视法律程序的正当性,是西方法治社会一大特点。在中国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特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18.html -
了解详情
此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在提出这个疑问时,我们已默认法治具有明确、统一、现实的标准,以建立一个明确的论域和平等的对话平台;二是不论如何表述法律方法的 对抗法律目的的主观性。同时,非正当性法律目的的产生并不排斥法律方法本身的存在。第四,法律方法本身成立与否不以法律目的的性质为条件。因此,从理论上讲,不“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0.html -
了解详情
,并给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也可能会因无谓的追究或者盲目追求胜诉而侵害无辜者或被告人的权利,破坏法律程序的正当性,并浪费司法资源。这两种结果都有违 条款下的公诉不端认定 美国律师公会等民间组织致力于增加公诉行为的法律和道德限制,明确了公诉的行为标准,但这似乎对解决公诉不端问题毫无助益。司法实践中,大多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42.html -
了解详情
对公共利益的判断,所持的标准通常是成本收益平衡理论。这样即避免了征收中由行政机关单方决定公共利益的内容,也有效保障了征收目的的正当性。正如诸多学者所 的保护之间实现平衡,找到一种适中的行政程序,使公民有能力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去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实现良好的立法目标,而同时又不会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53.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种是将合法性理解为合理性,即从内在价值来判断行为的正当性。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主体是否合法、是否超越权限、是否与上位法发生冲突, 规则、推定制度等重要证据制度或规则等基本没有规定,等等。而上述制度、规则或程序的相关规定在诉讼实践中又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填补刑事诉讼法典在形式上的漏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权利也不可能获得有效保护。 [7] 2.行政程序参与权是可以影响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决定的一项法定权利。基于行政程序的正当性,行政主体应当充分考虑行政相对人在行政 体程序权利:1.知情权。指行政相对人在符合参与行政程序的法定条件下,有权获知与行政行为有关的法律信息和事实。2.申请回避权。指在行政程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地位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所以,会计人员法律地位的正当性是经济良性运行的最终期待,也是法律的最终期待。 【作者简介】 李建科,又名 2000年 第01期 [④]龙卫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教授。《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兼论法律的主体预定理论》, 发表于《学术界》2000年第3/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9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