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财物。正如有的教科书所言: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人身强制方法,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不使用人身强制方法,是指不 盗窃罪与抢夺罪;另一方面,在行为人认识到两种可能性时,又主张以客观行为是否公开为标准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行为人自认为其取得行为具有秘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54.html -
了解详情
,但行为标准过于简单也不科学,容易造成刑法保护功能的过分扩张。超期限或超限额透支从行为本质来看,仍属民事行为,只有持卡人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 对于恶意透支诈骗主体是否限于合法持卡人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恶意透支的主体只能是合法持卡人。第二种观点认为,恶意透支行为主体包括合法持卡人和骗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6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前言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客观上集资诈骗罪往往因涉案金额较高,涉案人员 的规制。 (四)关于犯罪数额问题 对于侵犯财产权类型的犯罪,我国法律规定了几种计算犯罪数额的标准。主要有指向数额、所得数额、交付数额和侵害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8159.html -
了解详情
完整的规制。 (四)关于犯罪数额问题 对于侵犯财产权类型的犯罪,我国法律规定了几种计算犯罪数额的标准。主要有指向数额、所得数额、交付数额和侵害数额。 融通目的。但是集资诈骗罪与一般的高息民间借贷的本质区别在于集资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集资款,即没有归还意愿或者明知不能归还而以欺诈方式骗取集资款。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8158.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抢劫罪? (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 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6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一般人的正义观念不相符合,就不能以法律人的解释为标准处理案件,而应以社会一般人的正义观念为标准重新解释和适用法律。二是从认定上讲,判断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定。如果行为人秘密窃取他人保管之下的本人财物,是为了借此向他人索取赔偿,这实际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相反,如果行为人秘密窃取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0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一般人的正义观念不相符合,就不能以法律人的解释为标准处理案件,而应以社会一般人的正义观念为标准重新解释和适用法律。二是从认定上讲,判断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定。如果行为人秘密窃取他人保管之下的本人财物,是为了借此向他人索取赔偿,这实际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相反,如果行为人秘密窃取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596.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了如卡尔拉伦茨(K. Larenz)所说的隐藏的漏洞。[14]对于存在的漏洞,法官在判断时就需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判定该行为是否符合 特殊目的,但理论与实践上都强调特殊目的的存在。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金融诈骗罪,理论与实践上都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其构成要件要素。再如诈骗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0.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了如卡尔拉伦茨(K. Larenz)所说的隐藏的漏洞。[14]对于存在的漏洞,法官在判断时就需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判定该行为是否符合 特殊目的,但理论与实践上都强调特殊目的的存在。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金融诈骗罪,理论与实践上都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其构成要件要素。再如诈骗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00.html -
了解详情
,也应认定为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 (4)如果保管物的委托人、保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使第三人将保管物予以盗窃或勾结第三人直接将保管物予以私分的 认为侵占罪存在未遂,应当以侵占行为是否完成作为区别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认为当行为人表明其持有为所有的意思于行为时,即完成了侵占行为,构成侵占罪既遂;反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