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犯罪对象明知要求的立法建议。 「关 键 词」非法占有目的/明知/司法推定/金融诈骗 「正 文」 金融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金融 我们只要确定行为人有无诈骗行为即可,无须再去查明行为人主观上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行为达到严重程度,就可以犯罪论处。在这种犯罪中运用推定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6.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透支使银行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是基于银行与商户的扩大消费市场之目的,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信用卡善意透支制度进行所谓恶意的透支,使银行承担的风险 骗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仍应严格按照恶意透支的要件适用。 2.主观条件非法占有目的 构成恶意透支犯罪,不仅要求持卡人对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是明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7.html -
了解详情
在综合全面考量各种主客观因素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断性结论。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合同诈骗罪在客观 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循市场规律流动,以实现更优的市场配置。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利用签订虚假的劳动合同骗取他人押金、保证金或财产等行为,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4.html -
了解详情
中予以扣除;另一种情况是一开始持卡人就是非正常透支,甚至其申领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恶意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持卡人归还的所有钱款原则上应当全部作为本金 疑问,有观点认为,追诉机关必须提供证据同时证明行为人具有催收不还行为及非法占有目的,才能认定行为人恶意透支,否则只能认定行为人善意透支。还有论者认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5.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的催收。追诉机关证明行为人具有催收不还的行为,即可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应当允许行为人反证。 【关键词】恶意透支 信用卡 诈骗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 予以扣除;另一种情况是一开始持卡人就是非正常透支,甚至其申领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恶意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持卡人归还的所有钱款原则上应当全部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4.html -
了解详情
1、行为人是否有履行能力。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对于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且 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需假冒合法身份。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书、虚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5.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不动产、无形财产中的知识产权、非法 取得的财产、违禁品是否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对象问题。 对于不动产能否成为包括诈骗罪在内 年第2期。)有论者针对合同诈骗行为也指出,有 的行为人存在直接的非法占有目的,有的行为人只是想通过合同欺诈手段来赚取超额利 润,能赚就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
公款。但是,客观结果虽符合贪污罪的特点,客观行为却仍然是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行为人占有公款的行为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这种行为方式还是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方式,而不是 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则是为非法占有目的服务的,是保证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在实施这些保证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时实施了暴力、暴力相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5.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并使得国家机关遭受了财产损失,行为人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目的,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当财物处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时,行为人的行为同时 。而扣押则是将被执行人的财物予以扣留,并移至其他场所,使被执行人不能占有,用于价值较高易于携带的小件物品。 查封或者扣押也是行政强制措施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8.html -
了解详情
能区分二者。使用之后将财物及时归还的场合,表明行为人不存在排除意思,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不具有可罚性。反之,虽然具有返还意思,但在使用之后将财物不予归还 可罚性的标准。行为人盗用财物之后及时返还的场合,没有给权利人造成实质的占有侵害或权利侵害,可以推定存在权利人的承诺,不成立盗窃罪。反之,盗用行为造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