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为适用的唯一依据;法院附设的强制性仲裁却无须当事人授权,只要当事人起诉的纠纷符合法律规定即可适用。 第二,仲裁裁决的效力不同。传统 有意滥用二次纠纷解决权 [6]]的当事人将是一记警钟。 美国法院附设强制仲裁与其它ADR方式一起为缓解法院诉讼压力, 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26.html -
了解详情
何为终局判决?若依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民事判决,必须是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以及刑事判决中的财产部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 由某一特定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案件提交仲裁机构管辖的书面仲裁协议作出的,且该项仲裁裁决是上述仲裁机构在仲裁协议中所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作出的;(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0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不存在救济的问题,也没有重新仲裁(调解)的补救措施。只有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 一样,属于再审的客体,当事人可以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救济。 4.执行程序不同。仲裁调解书生效后,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98.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文件所认同。因此,承认以电子传输形式达成仲裁协议的效力是合乎逻辑的,也是对双方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其相互间争端之意愿的尊重。 三 。 值得注意的是,新商事法(the new lex mercatoria)作为实体法的一部分适用于网上仲裁已越来越得到认同。新商事法这一概念是由施米托夫教授首先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79.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是否影响了国家法制或者会对国家法制造成什么影响?其二是“私人裁判行为”的效力如何得到法律的认可或者是法律愿意认可并因此获得法律的强制性?这也许并不是 “私行为”的权利减让并不要求事事处处都合法;另一方面是法律的保障是以合法为前提的,而对仲裁协议的忽视是一种过度干预,虽然《仲裁法》并不涉及对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7.html -
了解详情
而参加仲裁程序的当事人,他们都是基于签订的属其真实意思表示的书面仲裁协议而实现其以仲裁方式解决权益争执的意愿。司法实践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对于那些 ,因为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所作出的裁决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具有预决效力,该第三人可以根据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判断自己的责任大小并由此作出行为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民商法律制度包括仲裁制度上的适用,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国《仲裁法》将“意思自治”确立为 受理案件的依据是仲裁协议。法院只受理没有仲裁协议的案件。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机关对当事人提交的案件作出裁决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在这项制度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5.html -
了解详情
是仲裁案件管辖权的依据,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启动仲裁案件的前提和裁决效力的保障。但是对于一个完善的仲裁协议,除了避免管辖权的纠葛,还应当有更高 、住所等因素。某些非常知名的仲裁员由于事务繁忙可能无法接受指定,或者不得已拖延仲裁程序;某些知名仲裁员也可能对特定争议类型缺乏了解,例如在笔者办理的一起设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6.html -
了解详情
cornerstone)。⑶由于许多缔约国除参加该公约外,还制定了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内立法,有些缔约国同时还签订了涉及这一事项的其它双边或多边 30天内,当事人可以仲裁协议无效理由申请法院撤销该裁决。由于本案被告未向南斯拉夫法院申请撤销该裁决,所以该裁决按决定其效力的南斯拉夫法律已经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6.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国际商事争议随之增多,世界各国普遍把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纷纷修改或指定仲裁法,专门规定国际商事仲裁 的存在,《纽约公约》试图确立一个统一规则,以减少由于国家法律不同引起的仲裁协议效力的不确定性。目前,各缔约国法院已普遍认识了公约第2条第2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