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例如,刑法的溯及力问题、犯罪的概念问题、因果关系问题、刑罚目的问题、死缓制度存废问题以及反革命罪等问题。 纵观这一时期 丛书》(共25 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1999年版;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 [19] 高铭暄、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5.html -
了解详情
还可以是与某些具体的刑法问题相联系的。例如,在刑法学中研究的刑罚目的问题,犯罪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问题,以及因果关系问题,就与人们在这个具体 的方法,主要不是对世界观进行研究,即使在法学的一般特征部分,德国法学高等教育重视的方法问题也仅仅是:法的表现方式(第1节),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第2节),作为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9.html -
了解详情
了初步的探讨,例如,刑法的溯及力问题、犯罪的概念问题、因果关系问题、刑罚目的问题、死缓制度存废问题以及反革命罪等问题。 纵观这一时期中国 密切联系实际的研究道路,积极引导和促进了我国刑事法治的健康发展。 (五)坚持刑法学科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包括法律在内的一些上层建筑领域的全球化。在经济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7.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这里以不作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所起作用的不同,并借鉴刑法的分类, [7]可将不作为侵权的因果关系分为如下两种: (一) 起果型因果关系 所谓 . 在结果阻止型的因果关系中,该如何承担责任呢?对此有三种看法: 一是依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通过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25.html -
了解详情
之问题加以简单探讨。 相当因果关系系指在以条件的“相当性”来合理界限侵权责任的范围。此项理论源自德国,为生理学家von Kries氏所创,原在限制刑法 1998年版,第397页。 [23]参见王利明主编:《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之评述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41.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的标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否认定为构成要件就值得思考。因为犯罪客体从刑法规定上看有许多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规定, 妨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放在构成之外作为一个其它问题去探讨。同样因果关系问题也不宜作为构成要件去研究,因为一般法条规定可能为某种行为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2.html -
了解详情
。这场讨论也涉及到打击经济犯罪与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有关“法人犯罪”问题的探讨,导致了“经济刑法学”的出现。 这个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8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论教唆罪》、《刑法因果关系论》等专题论著的出版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走向专题性深入研究;以“社会主义刑事责任理论初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1.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人的处罚依据是不妥的,应予以充分的正视;在贪污赃款去向与定罪的关系问题上,应确立贪污赃款去向不影响贪污罪成立的观点,司法机关在缺乏充分论证 。因而,作为共犯的整体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8.上述观点很有道理,并符合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从行为整体性出发才能判断其行为性质。 ⑵整体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的标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否认定为构成要件就值得思考。因为犯罪客体从刑法规定上看有许多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规定, 妨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放在构成之外作为一个其它问题去探讨。同样因果关系问题也不宜作为构成要件去研究,因为一般法条规定可能为某种行为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9.html -
了解详情
[16]这种认识已成为一种信仰。基于这种对程序活动的偏爱,在程序与实体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下述认识:即使实体法不合理,诉讼程序仍然可能是合乎逻辑的 与防卫过当的精确区分点,有介入因素的刑法因果关系在何种程度上承担刑事责任,等等。所以,美国刑法界并不讳言这种状况,Bodenhamer认为,美国刑事法律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