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它视为天经地义,却很少反思民法学还应当包括其他什么。当然,民法解释学在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潮流的影响下已被中国民法学家重视,但是,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而分析 脱胎出来。”11关于注释法学的研究方法,我们不可不提及希腊哲学。希腊与罗马是古代的两个极有天赋的民族,希腊人的天赋表现在理论上,而罗马人的天赋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54.html -
了解详情
将宇宙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和非自然法则,他认为,真正的法不是什么自然法,而是由人制定的实在法。同时该学派认为,法律规则或法律 :《原始回归,真的可能吗?》,载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Bloch,Marc.,FrenchRuralHistory,Londo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01.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理论是大陆法系的私法学说的中枢神经,自法国民法典产生之后,整个大陆法 系的民法理论在事实上就是围绕民法典展开,此后所谓的概念法 学派、利益法学派、科学法 的控制问题,极有理论上的先见之明。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反映了新的时代观念的中肯的意 见并没有对德国民法典的编纂产生什么影响。从189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94.html -
了解详情
公、私法相对的第三法域——社会法。 “从契约到身份”的理论,是通过对现代“身份”赋予不同于古代法的“身份”内涵而得以证成的。但将这一论断跟梅因的论断 应给予弱势群体身份的自然人以特殊保护的趋势的总结,这只是现代民法发展的一个方面。 认为对弱者保护从而对私权限制所形成的规范制度属于“社会法”,这一结论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54.html -
了解详情
契约”作为社会关系的方式时,强调的是当事人之间的地位平等,由此形成契约型社会。从古代身份型社会过渡到近代契约型社会,基于这种历史现实,梅因是从社会进步历史观 不自由的视野。各国遂有从对市场主体以抽象人格把握到市场主体以具体人格把握的转变,不断出现以身份为基础构筑规范体系的立法,现代民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58.html -
了解详情
史中,究竟孕育了几种理念,各说不一。有的认为民法有三大原则:私权神圣、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有的认为有四个基本原则,即权利能力平等原则、私法自治原则 为对自由的精辟的阐述。 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宽泛,法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极为显赫,人们对法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自然人。不过,法人终究只是自然人更好地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10.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并立的以民法基本原则处理法律局限性的模式。[12]严格规则主义也是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中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法家主张法令要具有绝对权威, 法律观念的“移植”而得到强化。[16]严格规则主义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遗憾的是至今未见有较全面而深刻的分析。限于本文意旨及篇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5.html -
了解详情
院(Senate)和民众大会(People),排除自然法对自己的约束。[19]自然法对于他们,正如对现代科学家一样,只是不变的事实(factofinvariability),它 ,——即使情形突变,有了比法律本身更好的解决办法。”“法律不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最尊贵的或更正义的,不能立即做出对所有人都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9.html -
了解详情
了深刻影响,但是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然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宗教对政治、法律的影响。秦汉之后居于中国学术思潮主流的,无论是魏晋玄学抑或宋明理学,都与一 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页:中国古代法律虽然不象西方学者所断言的那样只有刑法,而无民法,但重刑轻民的确是历史的事实,它既是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258.html -
了解详情
变化。否认人格权的公法与宪法属性而认为人格权只是民事权利或者私权的观点难以成立。 现代民法中所称的人格权的最主要内容如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等,最早 宪法作为基本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划分。所以,必须经由民法对人格权进行第二次赋权。民法对人格权的第二次赋权丝毫不影响人格权的价值与意义,相反,只有经过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