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它们才变成为一种现实性。民法通则也好,合同法也好,在规定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时,所称“效力”、“生效”和“失效”显然是指此种意义上的效力。 立法,看来都很难对其中任何一种涵义予以全面否定。合同的有效与无效问题,是民法及合同法上最基本的民事制度和理论,恐怕谁也不能怀疑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55.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作为民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点:①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③是当事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 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精神,把合同欺诈行为定性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更准确、更科学。四、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85.html -
了解详情
逾期贷款进行提示、催促,要求借款人、担保人及时履行还款义务的书面的意思表示,是银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在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总会 抵押合同不生效,银行债权得不到保障。 3、无效担保的法律责任 信贷纠纷诉讼实践中,常会碰到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在此情况下,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2.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以伪装行为为必要,既可以以当事人通谋为之,也可以一方单独为之。[12]我国合同法将当事人通谋为虚伪表示作为无效处理,与 200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430072注:[1]《人民法院案例选—民事卷》(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664—669页。[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6.html -
了解详情
怎能认为一个旨在设立担保物权而不是追求债权法上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债权合同呢?但是若依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理论,如果原债权人已将担保物权附随债权转让于第 行为独立性的存在。因为如果依债权契约即可移转物权,则在债权契约无效的场合,物权仍然属于原物主所有,原主自可基于所有权请求恢复占有,自不生不当得利返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2.html -
了解详情
创制完成的,被认为是19世纪德国民法最辉煌的成就。德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与我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有所不同,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强调其合法性,而德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 远因。《德国民法典》第138条规定:“(1)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效。(2)特别是,法律行为系乘他人穷困、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意志薄弱,使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8.html -
了解详情
特征,其必备合法性,这就决定了它是必然有效的,故不存在无效或可变更可撤销的问题。[8]所以,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 内容的关系。例如,某人在拍卖会上招呼其朋友被拍卖师误认为是举牌,其虽有行为,但没有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所谓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04.html -
了解详情
》第1343条,第1346条,第1418条),但是它在法律中也规定,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而无效的规则,也“适用于其他的民事法律关系”(《瑞士民法典》第7条)。意大利民法的规定是:“调整契约关系的规定同样准用于当事人生前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单方行为”(《意大利民法典》第1324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后果。[?]由于强调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因此违法的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是“意思表示” ,人只能在这个空间内活动,而不能逾越这个空间。显而易见,“鸟笼”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对于保障人的自由和实现私法自治,其作用是非常有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53.html -
了解详情
而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则是指客观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许效力,是控制法律效果发生的条件。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是关于意思表示品质的 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而从事的任何法律行为绝对无效。法人原则上以其章程中所载明的营业范围为限。(2)意思表示真实自愿。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