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析,从客观面以全方位地考察因果关系之因是否可归属于刑法客观方面之构成要件行为,因果关系之果是否落人相对应的刑法规范之法益的保护范围(即是否 问题,无疑比内容庞杂的客观归责理论或其它学说更能便捷高效地切中要害。中国刑法语境下这种一分为二(细拆为一分为四)的司法技术型解说方式,也许不及他国体系之外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5.html -
了解详情
。正因如此,刑法理论上对于过失犯是否具有实行行为一直持基于否定立场的争议态度。在此情况下,奢望通过构成要件符合性及因果关系理论解决上述问题, 页。 ⑿参见[德]Ingeborg Puppe:《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李圣杰译,载国际刑法学会台湾分会主编:《民主人权正义苏俊雄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1.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法定原则,重要的是表明,过失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共犯形态,是否需要确定过失行为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如何确定。引进过失共犯概念,无疑是共同犯罪领域的 ,就应当归于民法领域进行赔偿。参见程新生、汤媛媛:《共同过失犯罪与刑法因果关系从误射行人案切入》一文分析论证,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9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760.html -
了解详情
报告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么就要被定罪处罚。⑿严重后果遂决定了不及时报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予以处罚。不过,间接结果在范围上与客观处罚条件不太一样,其中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 105页。 ⑸参见张绍谦:《论刑法因果关系的介入和中断》,《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381.html -
了解详情
足够的调整措施。(35)类似的看法在普通法国家也受到广泛的认同。英美刑法中对法律因果关系的限定,至今仍主要依赖预见可能性来实现。而加拿大最高法院之所以支持宽泛 的外在表现,只要有体现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危害行为,就能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主观主义刑法并无二致。(98)相反,周光权教授与陈兴良教授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不安全食品的行为本身。 【关键词】危害食品安全罪 非渎职 渎职 犯罪构成 因果关系 自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了危害食品安全罪至今,讨论危害食品安全罪的著述可谓 变得更加复杂化。如其指出,非食品原料概念模糊,困扰司法,因为食品添加剂是否属于非食品原料实践中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相比之下,非食用物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687.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结果能否归责于行为人的行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归责理论是否具有全面合理。行为人加害于具有特殊体质的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 的结果。廖钊朋的殴打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根据犯罪构成去衡量。因此,没有必要担心坚持条件说会扩大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811.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按照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就可以了,而不必为此而变更刑法因果关系的一般概念。在判断帮助犯的因果关系时,必须注意,帮助犯的法益侵害性来自其所提供帮助 误等以业务活动为名的中立诈骗帮助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主要还是应当从其对诈骗结果的发生所具有的贡献的角度来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32.html -
了解详情
2.肯定/否定判断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否定 前已述及,为确保刑法思维的客观性,客观归责理论建立了正面的检验归责:即判断行为是否制造法所禁止的风险、是否 跳过第一环节的判断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判断,则是明显不当的。这是因为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检验,犹如在生产线上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前一环节要完成的任务,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
无关;每个通过自己的行为而对结果产生了作用的人,都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结果的每个条件都是等价的,是否介入了其他自然力或者人的因素,不影响客观因果关系的认定。 [65]例如,陈兴良教授十多年前就简要介绍过该概念(参见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第10页)。张明楷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