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原则,其基本效力在于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主义和权利的正确性推定。对于物权公示原则,我们的理解和把握决不应仅仅停留在制度或 宪忠,论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7-78。[10]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9。[11]霍海红,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宜。本案原、被告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小孩这一民事行为,并不是双方的分割行为,而是对共同财产的处分,二者包含的法律关系不同:分割侧重于所有权中的占有关系 关系。如果因为产品质量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虽存在侵权与违约竞合。但由于法定的归责原则不同,实际上已将此类诉因划归一般侵权之诉,导致原告诉因不能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38.html -
了解详情
自治理念的违反,反而是尊重第三人的意思、贯彻意思自治理念的结论,以期加深对意思自治理念在民法中基础地位的理解。前言在整个财产法中,物权法与债权法在 消极义务,不但有失公允,而且违反“非依意思不负担义务”的这一意思自治原则的精髓。所谓“非依意思不负担义务”是指,民事主体负担民事义务,应以其自由形成的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96.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抛砖引玉。 一、自认的含义 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法理论,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对同一制度,由于学者间的理解不同,往往会作为不同的定义,而 相违背,应有效。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从诉讼参加人不能在诉讼中处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因此这种自认是无效的。笔者认为,虽然此时从诉讼参加人的自认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以新证据表明此类证据是会令人产生歧义的。第41条规定的新的证据才是举证时限制度一般原则的例外,也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超越举证时限而提供的证据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页;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一274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第13条也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该条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根据。学者对当事人处分权内容的 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其次,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要符合有关实体法的规定。调解协议是对当事人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的确认或处分,从这一点上 、结束语 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民事审判的基层法院的法官,对认识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历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为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控制,资产阶段要求加强国家职能,在民事诉讼领域,随着民法三大原则的变化,传统的处分原则也受到冲击。检察机关对涉及所谓 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某些问题规定的不够明确,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与法院的司法权产生了一些摩擦和冲突。 三、检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03.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的法院取证制度违背了私法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的基本要求,何谓私法自治原则,即它要求当事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只要其行为未侵犯 ,否则法院将判决其败诉。私法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化即处分原则,即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自己的民事实体 权利和诉讼上的程序权利作出行使,许诺或其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根本不会受到一事不再理原则之约束。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理的理解,应当仅限于实体处理,而不应当有其他标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 给质权人的1700万元人民币归质押权人所有,质押权人有权单方、独自处分该质押款项,质押人无条件同意,并将00133694存单交付给华银公司进行了质押。华银公司未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