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诉标准提供依据,对于推动我国刑事二审抗诉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刑事二审抗诉标准的立法缺失和司法异化 (一)现行刑事二审抗诉 标准,而过多地顾及到法院改判的可能性,则不仅会影响刑事抗诉案件的质量,而且也不符合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更有悖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等过渡,最终要结束法律(刑法)平等。刑法平等将随着法的消亡而为新型平等所取代。社会主义刑法平等应包含两方面内容,在立法上,它指一国内所有公民都能 没有高于保障人们权利的法律的权威或高于法律的权力获得了理论上的基础。 因此,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定自由权利紧密结合成为一项共同道德或法治原则乃至一个共同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99.html -
了解详情
指区域经济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这种社会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舜:《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财贸研究》2003 年第5 期。 [6]参见马跃进、李彦芳:《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山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家机构和政法制度名称中都被冠以人民,赋予作为阶层的最广大人民平等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也是 第1期,第162-166页。 【参考文献】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6. {2}潘恩选集[C].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104.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哪些人才有平等权时,是否符合法治理念?所以戴西主张的平等理念并不能拘束立法者,无法提供立法者在立法时如何贯彻真正 之义。 (二)刑法平等原则理论基础的论证 那么,刑法上的人人平等如何获得基础?无论怎样,每个人生来做人的资格是一样的、平等的,这不是一种假设。资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98.html -
了解详情
定义为公诉权。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民事公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理清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必定成为前置性的任务。笔者认为,中国的检察机关担负着两个职能,一个是公诉职能, 赔偿损失等。公诉权逾越刑事诉讼领域,融入整个诉讼制度,是对自身价值的一次重新定位和升华过程,是法治理念的重大革新,更显示了权力对社会公益及私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996.html -
了解详情
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对君主专制权力的制度性制约,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必然是崭新的事物,搞清楚宪政的实质是我国宪法理论的首要课题。宪政并不等同于有一部成文 上风,结果形成了某种平衡,并以《大宪章》(1215年)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英国法治传统的起源。阿瑟。库恩在研究英国国会制度发展时对此评论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88.html -
了解详情
,陈玲:《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和<刑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10期; 设立持批评态度,参见:上海法学界的讨论,//www. zwjkey.com/onews。 [2]参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答》,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36页。 [3]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31.html -
了解详情
,陈玲:《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和<刑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10期; 设立持批评态度,参见:上海法学界的讨论,//www. zwjkey.com/onews。 [2]参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答》,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36页。 [3]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17.html -
了解详情
效益、刚性化、耗时耗力耗钱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司法公信力下降。 2、人民调解机制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在迈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后,国家很自然地把法院和 当事人的申请。 参考文献: 【1】陈信勇,孙云《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王一《论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