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是先争取辨清事态,然后理性分析,最后才形成结论。多元化的现代格局瓦解了宏大体系,学术上认识和分析(知)的意义也许已超过了批判和变革(欲)的意义 狭隘的界定,也使得人们在寻找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的连接点时做出错误的判断。既有的关于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大多将风险当作是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但却不能正确解释直接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中的行为的客观性质,甚至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在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中,行为人所希望或追求的犯罪结果 学界也认为,虽然刑法上的行为都是符合构成要件的具体行为,一般的行为概念不是犯罪成立要件的内容,但是,一般的行为是具体的事实,是刑法判断的对象在构成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493.html -
了解详情
运用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解释这种现象。另一方面,即使按照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来处理这种现象,只会导致案件的处理过于复杂。这不仅因为理论上对抽象的事实 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从主观上说,刑法上的占有只要求他人对其事实上支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54.html -
了解详情
。[3]笔者认为,上述案例的实质涉及当事人同意效力判断的问题,即当事人同意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当事人同意有哪些限制条件,当事人在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效力如何认定。只有 价值和意义相符。被害人承诺之所以能够作为刑法上的正当化事由,主要是基于对公民自由决定权的尊重,同时也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在法益所有人已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3.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的犯罪个别化机能[11],甚至可以说,是在进行一种错误的个别化。对此,有力观点主张否定构成要件的故意这一概念,认为像伤害罪与过失伤害罪那样,客观 性奠定基础。 (五)对因果关系的规范性限定(客观归属论) 在判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之际,除了上述经验论上的通常性或者事实的危险实现之外,从规范性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23.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只是一种必然伴生的加重结果。事实上,这种将罪过的判断与危险判断联系起来的观点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并不鲜见。 在德国刑法学界,传统上被定义为实现构成要件 客观危险程度越高,行为人越能认识到结果发生的高度可能性,客观危险程度低,行为人即难以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行为人对危险的判断可以为意志因素输送动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2.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只是一种必然伴生的加重结果。事实上,这种将罪过的判断与危险判断联系起来的观点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并不鲜见。 在德国刑法学界,传统上被定义为实现构成要件 客观危险程度越高,行为人越能认识到结果发生的高度可能性,客观危险程度低,行为人即难以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行为人对危险的判断可以为意志因素输送动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86.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以及经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于此类注意义务的认识与理解各有千秋不仅是客观事实,而且是行为人自身无法避免的,在过失的认定上考虑这种差异正是体现了近代 注释】 [1]我国刑法交通肇事罪中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只是对行为属性的判断,而不是对行为客观类型的描述和规定。 [2]虽然世界各国的犯罪论体系并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
子弹射中的是甲还是乙,在对行为人进行谴责的时候,并不重要,二者都是刑法上的故意杀人罪所保护的生命法益。[5]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可以认为,对象错误是 的是教唆他人杀人,而实行犯对象认识错误的情况。对此,存在针锋相对的标准。有观点认为,认为后来的行为过程与教唆人的目标想法上的偏差,至少是在侵害了个人专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8.html -
了解详情
是教唆他人杀人,而实行犯对象认识错误的情况。对此,存在针锋相对的标准。有观点认为,认为后来的行为过程与教唆人的目标想法上的偏差,至少是在侵害了个人 类似问题,绝不仅仅在错误论中存在。这是刑法学研究中值得引起警惕而又必须引起重视的理论倾向。 注释 ⑴本文的重点在于具体的对象错误和方法错误的区分,故以下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