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理论紧密相连的。法律不强人所难,刑法不可能期待一个人去牺牲自己的生命或重大利益去维护他人的利益。 三、危险性判断。这主要是考察不作为犯的主观方面的特征。不 其原因力在于自身罪过与自身力的结合,我认为非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也应是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但其原因力在于人的罪过与自然力的结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71.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追究犯罪,正确量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提出最早见于Stubel于1805年的《犯罪之构成 总论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164。[7]黎宏。不作为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77。[8]高铭喧。新编中国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对待,就是值得商榷的。 (二)保证人义务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评价 继因果关系理论之后,对不作为犯的可罚性及等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是保证人 大陆法系保证人实质解释的通说。按照对法益的保护功能的不同,德国刑法学说一般将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义务分为两类:对特定法益的保护义务;监督担保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633.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拓宽问题的适例是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犯也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共犯理论中所涉及的是我们所说的过剩行为论的问题。例如,甲连续打乙两下,乙被 故意伤害罪论处。注释: ①案例摘自伍孝平文:《共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②这方面的著作有《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张绍谦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出版)、《刑法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4.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一般认为只有在结果犯的情况下才存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在其他场合则无考察因果关系之必要。[3]但也存在一种过分夸大因果关系在 (即法律所关注的那部分)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物质基础,第二层次不能超越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核心因素。[8]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72.html -
了解详情
纯正不作为犯模式。即将违反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的情形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作出独立规定,按照纯正不作为犯处罚。如《俄罗斯刑法典》第125条规定:明知他人处于有生命或健康 的因果关系是自然意义的,具有事实的和客观的内容,而不作为犯中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对既存因果进程的不中断,是社会和规范意义的,没有客观实在内容。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
纯正不作为犯模式。即将违反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的情形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作出独立规定,按照纯正不作为犯处罚。如《俄罗斯刑法典》第125条规定:明知他人处于有生命或健康 的因果关系是自然意义的,具有事实的和客观的内容,而不作为犯中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对既存因果进程的不中断,是社会和规范意义的,没有客观实在内容。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一般认为只有在结果犯的情况下才存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在其他场合则无考察因果关系之必要。[3]但也存在一种过分夸大因果关系在 (即法律所关注的那部分)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物质基础,第二层次不能超越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核心因素。[8]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5.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2.作为刑法因果关系中的结果,是指法律所要求的已经造成的、能被查明和确定的现象。在行为犯、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中一般不存在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的问题。 (三)刑法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从唯物辨证主义的角度出发,原因和结果是有先后顺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0.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与区别,才能查明因果关系,而不能单凭主观臆断、粗枝大叶地乱下定论。 ⒉时序性。刑法因果关系中原因与结果的时序性是不可逆转的,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在 同类危害结果。 了解刑法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集团犯罪或共同犯罪中,不仅有助于确认共同犯罪的性质、各个共犯的作用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