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The Defence of Provocation)规定,据此,行为人在激惹情绪下所实施的杀人行为,可以部分地免除刑事责任。我国虽无激情防卫规定,但因被害人或 这样一条出路,中国刑事法学者们已经结合国内外发生的无数起受虐妇女杀人案件,尝试性地提出过多种法律制度或法理诠释上的、针对有关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43.html -
了解详情
、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同时,要认真做好农村中故意杀人案件的审判工作。坚决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 适用死刑的标准和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务必把这一类案件办成“铁案”。通过审判惩罚犯罪,震慑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遏制农村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2.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的疑点,决不草率下判。 三、常见严重刑事犯罪的死刑适用 (一)故意杀人案件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侵犯公民生命 造成“严重残疾”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加以规定,在一定的时期造成处理此类案件的标准的不统一。最高法院1999年召开的济南会议上,确定统一参照1996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放火、爆炸等致人死亡的最高法定刑也是死刑,将故意以危险方法杀人的案件认定为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不会造成重罪轻判”。(注:王作富 决水的,不管是否危害公共安全,不追究刑事责任;以破坏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设施的方法故意杀人的,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此等等。这样来处理,一方面避免了不协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可以将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谋财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而实施杀人的犯罪 ,为治病求寿、得道升天而采用各种手段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第六种,寻衅斗殴型杀人案件:指违法犯罪团伙成员为了逞凶称霸或为了各种利益,在寻衅滋事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900.html -
了解详情
.4%,而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情形的案件均没有适用死刑。[4] 从国际文件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84年5月25日《 是,按照2001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劫财之前、之中杀人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劫财之后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5.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折射出特定主体唯物抑或人本的思想倾向,如果以唯物倾向指导司法实践,抢劫案件死刑限制的广度和进程显然会受到反向性制约。 刑法第263条规定有抢劫罪的八 是,按照2001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劫财之前、之中杀人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劫财之后杀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3.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已经不能够保证办案质量,还应该审查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同时还确定了“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从而首次明文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作为 被害人有过错的情形,在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较为常见,判断刑事被害人有过错的标准应该以普通人的判断标准认定,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798.html -
了解详情
预备。 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关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定性,我国刑法理论一直认为,凡是以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 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764.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死刑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尽快完成。 一、共同犯罪案件死刑适用总量标准 司法实践中,屡屡出现一起共同犯罪判处多人死刑的裁判结果。其中 了正当性。 二、主要主犯从轻情况下次要主犯的死刑适用问题 有一起这样的抢劫杀人案件:2008年12月29日晚上8时许,犯罪嫌疑人侯某国、肖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