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所谓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 明确的认识即明知,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对象没有认识,不可能成立犯罪故意。 还有学者认为,本类犯罪是以谋取非法利润为目的的直接故意犯罪。首先,本罪主观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3.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的。刑的谦抑性是指刑罚应尽量轻缓化,并且应和业务过失实害犯、故意犯罪的危险犯相协调。据此,笔者认为,其法定最高刑应为1年有期徒刑,其主刑可以 2007. [7]甘添贵.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之分际(A).蔡墩铭.刑法争议问题研究(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8]姜伟.论普通过失与业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52.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M]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782. [7 ] 肖介清. 论内外勾结犯罪以特定身份者的行为定性[J ] . 河北法学,1993 , (2) . [8 ] 赵秉志. 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 [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458. [9 ] 许一鸣. 违反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7.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的。刑的谦抑性是指刑罚应尽量轻缓化,并且应和业务过失实害犯、故意犯罪的危险犯相协调。据此,笔者认为,其法定最高刑应为1年有期徒刑,其主刑可以 2007. {7}甘添贵.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之分际(A).蔡墩铭.刑法争议问题研究(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8}姜伟.论普通过失与业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2.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与否的重要依据。由此笔者认为,在毒品犯罪的数额认定上至少有三点值得研究: 1、不同种类的毒品数量的换算问题。假如行为人贩卖鸦片10克、海洛因2克 经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的有关规定,凡故意占有、购买麻醉药品或精神药物以供个人消费的行为,确定为刑事犯罪。我国既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36.html -
了解详情
之规定,构成受贿罪。 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辨称:二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其理由有三点:1、主观上无受贿故意。书店有明文通知,给个人的回扣奖励给经办人。二被告人在 法律规定,暗中收受财物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以受贿罪论,追究其刑事责任是恰当的。 参考书目: [1]《刑事审判疑难问题研究》范春明著 作者:毛万松...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32.html -
了解详情
失衡的角度,论证其不合理性。在上述特殊情况下根据主体身份各自确定商业贿赂犯罪罪名,是在承认行为人具有共同受贿故意与共同受贿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据部分 国强: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定性问题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0.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逃避纳税义务,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目的。该罪争议问题主要有: 1、两类犯罪主体构成犯罪的标准问题。 刑法第201条 》,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页。 [6]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改研究综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67页。 [7]刘岩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8.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明知信息将被用于诈骗却仍然非法获取、出售、提供信息的主观故意,从而以诈骗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提高其量刑幅度,从而产生良好的震慑效应。[19]第 [18]高健江、胡循南、朱宝生:《预防与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南方法治报》2013年6月5日。 [19]陈煌、陈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47.html -
了解详情
把经单位集体讨论或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作为单位犯罪成立的核心要件,符合大部分单位故意犯罪的情况,但又不能概括单位犯罪类型的全部,因为除单位决策机关直接决定实施 与自然人责任》,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7期。 [6]刘远:《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王作富主编:《刑事实体法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9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