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也在形式上规定了行为之处罚,以行为时之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新中国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未作明文规定。但我国刑法学界多数人认为,我国刑法是 的意义:其一,严正地表明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二,更全面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其三,适应国际上的进步潮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最近15年来,我国最高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2]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期. [3]郑飞:《 《行为犯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6]侯国云:《刑法总论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页. [7]张明楷:《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656.html -
了解详情
每个人都是刑法专家,在行为之前会作刑法上的法益侵害性的实质考察。因此,坚持形式解释论所主张的刑法条文的行为指导意义是防止有罪类推,保障国民自由的防火墙。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 ⒂参见刘宪权、阮传胜:《略论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载《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蔡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759.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2期。 ⒇参见杨解君:《法律漏洞略论》,《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 (21)2010年5月9日晚,北京市某 履行其监管、扶养义务,而不应将被扶养的28名病人遗弃,拒绝监管和扶养。被告人刘某等人的行为均已触犯我国刑法中关于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165.html -
了解详情
但落脚点不明确。如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抢劫枪支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抢劫 兴良书。 ⑿同前注⑴,张明楷文。 ⒀参见欧阳竹筠、杨方泉:《刑法当然解释略论》,《河北法学》2005年第5期。 ⒁金泽刚:《罪刑法定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00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有罪或判处公众认为严重侵犯道德而需要定罪的行为无罪,刑法的道德信誉就处于危险之中。[4]刑法效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刑法在市民中所赢得的道德可信性 ].法商研究,2010,(2):3. [8]朱华荣,苏惠渔.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J].求是学刊,1980,(1):103. [9]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2.html -
了解详情
犯实施的犯罪在行为特征上与被胁迫行为是吻合的,被迫行为作为合法辩护事由的价值为我们胁从犯立法的研究也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持。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 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 [4]李立众:《略论被迫行为及其借鉴意义》,《政法论丛》1999年第5期。 [5]徐国栋:《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914.html -
了解详情
状态犯中,行为与不法状态是先后相继产生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因素,并且这种单独存在的状态不属于犯罪构成意义上的行为范畴,不具有刑法可罚性。持续犯,亦称继续犯, 植物种子、幼苗罪;(8)第395条第1款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罪名有争议)。 根据以上规定可知,我国刑法从如下三个方面对持有型犯罪作了限定:(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16.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总论依次论述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及其要件,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以及一罪与数罪等犯罪问题。刑罚总论依次 作通盘考虑和统一规定,于无意之中偶然符合了过失危险犯的构成,但传统刑法学却一直认为,我国刑法上的过失犯都是结果犯,而没有危险犯,这在各种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99.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事件(state of affairs,亦译为事态)。(注:英国学者指出:有时,犯罪的定义与其说是涉及到一个作为或不作为,还不如说仅仅涉及到一个外部事件,只要有 相应的手段,进而支配和调节人的身体活动,最后实现预定的目的。参见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