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可容忍其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其中,在特定的阶级社会里,还包括几乎成为我们的口头禅的“阶级性”。这种理论体系一方面自觉地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当 接近于“科学”),而后者只希望诠释有关宪法学的“学问”,二者大异其趣。有关宪法学的“理论”(或“科学”)与“学问”的差异,下文将有论及。[6]参见胡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73.html -
了解详情
页。[③]《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812页。[④]例如,韩国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就有“宪法存在论”。参见《韩国宪法理论的发展》,载《公法评论》。[⑤]《简明社会科学词典》 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57页。[20]郑戈著:《韦伯论西方法律的独特性》,载《韦伯:法律与价值》,第39页。[21]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84.html -
了解详情
建构论的唯理主义,它假定社会制度都是而且应当是设计的产物。这一观念来自于科学哲学中的建构论,“人类不是发现了这个世界,而是通过引入一个结构而在 严重,与实践结合差,基础理论薄弱,至今未形成系统、独立的现代宪法学理论体系。就研究队伍而言,对宪法学矢志研究的人员少,力量分散,难以对一些重大宪法问题进行深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html -
了解详情
始于梁启超,他在20世纪初即著有《立宪法论》和《各国宪法异同论》等书,开了宪法学研究之先河。从学科的意义上,说梁启超是宪法学在中国的 整理出版,宪法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去得了不小的进展,也出现了探索不同的理论体系的现象。随着国外宪法学著作的大量引进,宪法学的开放性大为增强。虽然从整体上特别是从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也说宪定权,这两个并不冲突,宪定权被置于规范的层级体系中。至于宪法从哪里来的,规范宪法学的答案是凯尔森(Hans Kelsen)所谓的基础规范[①] 的宪法原则。 在这个知识基础上,我们可以用宪法学的理论语言说,中共中央是人民制宪权的常在的代表机构。这是主权意义的制宪权代表。同时,在创造力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5.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的宪法法院?这些都需要我们再进一步考虑。目前我们搞宪法学的人到底把中心放在哪?是让宪法进一步生活化、社会化?还是让宪法进一步阳春白雪化?让宪法本身成立很完善 宪法学界长期以来在研究而又处于矛盾状态之中的难题。要是搞纯理论(整个一套西方化的理论体系),我们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人家老是走在我们前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的宪法法院?这些都需要我们再进一步考虑。目前我们搞宪法学的人到底把中心放在哪?是让宪法进一步生活化、社会化?还是让宪法进一步阳春白雪化?让宪法本身成立很完善 宪法学界长期以来在研究而又处于矛盾状态之中的难题。要是搞纯理论(整个一套西方化的理论体系),我们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人家老是走在我们前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升华。[10]质言之,返回规范便是返回宪法帝王条款人权,而非其他。 规范宪法学的理论主张以二元方法论为方法基础,人权规范至上是其安全阀,经由方法到价值的 执政党的意志。既然宪法典是执政党的语言,执政党的政治行为和党规党法亦是其意志的表达,缘何二者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犹如天地之隔?于是,宪法社会学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1.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的再探讨,并建议完善身份代表制理论体系以及发展人大制度学。人大制度学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部门法学体系,是有着良好的宪法学理论基础和宪政实践要求的。 身份代表制背后的理论根源,毋宁说是社会分层的问题,而社会分层的问题,毋宁说就是利益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它们都共同归根于利益保障和保障利益论这个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80.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的再探讨,并建议完善身份代表制理论体系以及发展人大制度学。人大制度学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部门法学体系,是有着良好的宪法学理论基础和宪政实践要求的。 身份代表制背后的理论根源,毋宁说是社会分层的问题,而社会分层的问题,毋宁说就是利益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它们都共同归根于利益保障和保障利益论这个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