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社会责任论。⑾第三,在刑事实证学派看来,犯罪制裁措施的启动条件不应是法律所设定的危害行为事实特征的满足(客观主义),而应当是被科学证明了的行为人 。然而,这种发现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在于:我们的刑法立法者针对多次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因素,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当中除了刑罚之外并没有专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377.html -
了解详情
2.微罪{1}扩张型:基于扒窃入刑的探究 新近的刑法立法动向表明,刑法立法正在严而不厉的思想指导下,极力推行大规模的轻罪化运动。为了寻找合理的解释 司法的功利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3.创设兜底条款型:以利用网络诽谤为样本的展开 在现行有效的刑法司法解释中,司法解释创设的其他情节严重、其他严重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4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定义指明了犯罪是侵犯合法权益的危害行为;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种犯罪都是对合法权益的侵犯,也即对任何具体犯罪都可以用侵犯合法权益来 项目:本文是2010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根源与对策研究(2010GXS5D227)的子课题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主要成果之一,并得到了山东科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736.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刑罚裁量的具体规定,作出合理的阐释。尽管由于立法技术的原因,罪行极其严重在字面意义上大体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一个方面,但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仍应当 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七条。 ⑿参见黄晓亮:《论酒驾肇事案件的刑事司法对策》,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10期。 ⒀⒁参见项谷等:《严重暴力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114.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也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发票犯罪设置了一道闸,这对于完善危害税收征管罪的立法规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有理由期待,将来刑法对于 的规制会超脱于发票犯罪、实害结果的局限,加大对严重危险性预期规避税收缴纳义务的行为的刑法评价,提高税收违法行为的治罪率。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张明楷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874.html -
了解详情
看出,诉讼诈骗之单薄根本无法承受规制诉讼欺诈之重负,采取诉讼欺诈的称谓更有利于对危害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以便规制。 三、对诉讼欺诈以诈骗罪定性的 两种思路,也是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应对诉讼欺诈行为的策略。 1.独立定罪的立法考察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刑法都没有对诉讼欺诈行为进行明文规定,从目前所查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是水面船只或者水面设施之间发生相关接触行为(比如碰撞)或非接触行为(比如浪损)或者因上述行为而导致的直接危害行为(比如爆炸、火灾等)。驾驶 来看,水上危险驾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法益侵害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现行刑法对此表示沉默是不利于水上交通安全与公共安全的。 考察相关国家的立法可知,危险驾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54.html -
了解详情
标志,在行刑期间得以强化:通过应当承受的刑罚惩罚,受刑人认识自己危害行为的性质,反省自己行为的恶性,谴责自己内心的不良动因。对相当长时间内未犯罪 运行过程,是以具体受刑人为中心辐射的,如果没有具体受刑对象的存在和具体刑事程序的开始,刑罚的教育功能只能凭借观念形态的刑法教育功能对抽象行为人发生作用,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5.html -
了解详情
标志,在行刑期间得以强化:通过应当承受的刑罚惩罚,受刑人认识自己危害行为的性质,反省自己行为的恶性,谴责自己内心的不良动因。对相当长时间内未犯罪 运行过程,是以具体受刑人为中心辐射的,如果没有具体受刑对象的存在和具体刑事程序的开始,刑罚的教育功能只能凭借观念形态的刑法教育功能对抽象行为人发生作用,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致害事实,而我国刑法仅就前两个环节进行规定,关键的第三环节被忽视,造成危害行为的犯罪化缺失。针对这一缺陷,立法应将病毒的侵害事实 析义》,载于《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② 皮勇:《略论网络计算机犯罪与对策》,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③ 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