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当事人对鉴定人的资格证明等存在疑问,可以向法官提出,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再进行举证,或由鉴定人进行说明。再如在自白任意性的证明中,因自白通常是证明犯罪 的公开和裁判文书的公开,对于裁判结果不以裁判文书为形式的程序事项,如决定回避、决定拒绝某鉴定人、决定中止审判等,法官要当庭说明其心证过程,当事人若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通常仅可作一次行使,而许多诉讼权利(如证明权、辩论权、申请回避权等)可由双方当事人多次行使;第五,与诉权主体相对的是法院,而与诉讼权利主体 关注诉权的功能而往往探讨诉权的理论意义,形成了研究诉权的西方框架。而我们在分析诉权的时候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往往没有超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樊篱,概念框架式的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59.html -
了解详情
人很难做到申请谁回避;按照公正的程序,当事人应当有当面陈述的权利,但是在审判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当事人很难实现这种权利;按照公正的程序,审判应 当公开, 裁判的机构,而 且是督促机构和个人严格守法的机构。司法什么时候有权威了,我们国家的法治什么时候才真正有希望了。所以强化司法的权威性,应当作为我们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2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实际上又是参与者具有一致的法律确信[33]。Bernd Ruethers问:关于事物的本质是什么?(what)它从那儿来?"(where)和谁有权利界定事物的本质 法官中立的怀疑。当然,如果当事人在开 庭之后(也即当事人已在法官前进行了辩论),又提出以法官行为可能存在不公提出回避时,须附加申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8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些违反法定程序的再审事由(例如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之间是什么关系?从条文的表述和逻辑来看,其区别似乎在于:只要存在第 管辖、应当在什么期限内提出再审申请等问题均不清楚,故显然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解释。 2.《解释》第5条与《解释》第41条关于再审案件的当事人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7.html -
了解详情
是绝对的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意味着司法机关无论什么时候发现生效裁决的错误都应当主动予以纠正,而当事人只要认为生效裁决存在错误就可以不断的再审。如果照 行使其诉权,也便于人民法院具体审查。 ③要缩短申请再审期限。现行民诉法规定:当事人再审应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二年内提出,时间过长,不利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654.html -
了解详情
,达成一致意见。官方力避提出具体的要求,仅仅要求双方的一致不肯在双方中表态。第二,行政指导的极端形式可能是双方的心领意会。大多数时候行政指导并不需要外在 行为的存在及其违法从而获得救济。即使可以证明行政指导行为的存在,法庭往往也认为当事人是自愿服从指导,其相应的损失无法归责于行政机关。因此,行政指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198.html -
了解详情
了实质性限定,将法院以职权主动收集的证据主要限定在程序性事项方面,除此外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都只能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这基本上是符合辩论主义原理的。2007年 。在日本,证明标准即使法官心证的最低限的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主流,有学者提出应当把证明标准分解成两个层次:首先法官必须形成毫无差异的达到证明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1.html -
了解详情
和裁决相比,挑战制规过程更为困难。首先,取消资格的要求必须及时向有关机构提出;如果行政机构拒绝取消有关官员的决定资格,挑战者可以进一步要求司法审查。《联邦 法院的斯格利亚法官(J. Scalia)指出,行政机构应被允许在非正式的场合下和利益相关的当事人进行坦率讨论,并达成谈判协议。也只有这样的方案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9.html -
了解详情
公证机构及人员在什么情况下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 《公证法》对这一问题的处理采取了令人诧异的方式。该法第5章公证效力第39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 领域的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完全赋予物权登记那种实质审查既存在现实不可能,也可能由此产生大量国家赔偿的问题。详见物权法不能回避公法问题,《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