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身份;责任身份;消极身份【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作此文的目的 我国《刑法》总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但是,共同犯罪与身份在共同 目的看成是影响定罪的因素时,按照德国刑法第28条的规定,对于自身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人也应减轻处罚,但这显然是很奇怪的结论。因为,理论上公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在综合全面考量各种主客观因素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断性结论。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合同诈骗罪在 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循市场规律流动,以实现更优的市场配置。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利用签订虚假的劳动合同骗取他人押金、保证金或财产等行为,则在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6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判断标准——三点一线法,笔者试用所谓的“四点一线法”作为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依据。所谓的四点,即上文提到的资金需求、资金用途、投资 你销售……50年预测回报400万元”的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曾以“非法集资”之名,取缔了高龙公司以及其他类似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但是随着9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6.html -
了解详情
刑及增加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犯罪对象“明知”要求的立法建议。「关键词」非法占有目的/明知/司法推定/金融诈骗「正文」金融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金融领域 赃物罪规定必须是明知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销售;对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林罪规定必须是明知盗伐、滥伐的林木而收购等等。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项无法归还的,”就可认定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种情况下的占用,行为人实际上一开始就将他人财产置于永久不能行使 或用于弥补经营亏损、偿还债务,造成无力归还的事实,或携款逃之夭夭,以此来占有对方的财物。违约后,不但不想方设法承担违约责任,反而千方百计地逃避责任。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8.html -
了解详情
透支使银行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是基于银行与商户的扩大消费市场之目的,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信用卡善意透支”制度进行所谓恶意的透支,使银行承担的 骗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仍应严格按照“恶意透支”的要件适用。2.主观条件——“非法占有目的”构成恶意透支犯罪,不仅要求持卡人对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是明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9.html -
了解详情
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或者在贷款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严重损害信用安全,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的行为也应该 是本国法律传统、法律现实的必然表达。但无论是德国的“信贷诈骗罪”还是俄罗斯的“非法取得贷款罪”在构成要件设计上都比我国的贷款诈骗罪调整的范围要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9.html -
了解详情
在综合全面考量各种主客观因素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断性结论。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合同诈骗罪在客观 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循市场规律流动,以实现更优的市场配置。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利用签订虚假的劳动合同骗取他人押金、保证金或财产等行为,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9.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不动产、无形财产中的知识产权、非法 取得的财产、违禁品是否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对象问题。 对于不动产能否成为包括诈骗罪 年第2期。)有论者针对合同诈骗行为也指出,有的行为人存在直接的非法占有目的,有的行为人只是想通过合同欺诈手段来赚取超额利润,“能赚就赚,赚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4.html -
了解详情
公款罪了。 在本案中,丁某显然不是为了挪用土地出让金,而是为了非法占有土地出让金。丁某明知自己因赌球而欠下了巨额赌债无法偿还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5256. {16}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05(5):76. {17}高明暄.中国刑法学[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2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