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目前并不属于我国政府强制医疗的对象。 (三)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模糊 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很明确,对造成了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以家属或者监护人的 权力的恣意,而且也是衡量人身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牧野英一认为,在缺少客观的危害行为的情况下,若任由法官根据主观危险性决定适用保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理论;(7)各种具体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刑罚运用;(8)职务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对策。[31]与公务刑法说相对应,有的学者将国家工作人员 取而代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不同社会危害行为的行政违法法、行政刑法、刑事刑法的社会防卫一体化体系。第四种观点是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考虑,将劳动教养纳入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理论;(7)各种具体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刑罚运用;(8)职务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对策。[31]与公务刑法说相对应,有的学者将国家工作人员 取而代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不同社会危害行为的行政违法法、行政刑法、刑事刑法的社会防卫一体化体系。第四种观点是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考虑,将劳动教养纳入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理论;(7)各种具体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刑罚运用;(8)职务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对策。[31]与公务刑法说相对应,有的学者将国家工作人员 取而代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不同社会危害行为的行政违法法、行政刑法、刑事刑法的社会防卫一体化体系。第四种观点是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考虑,将劳动教养纳入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15.html -
了解详情
、痛苦的属性,所以必须实行刑法谦抑主义,即应该、也只能在必要并且人道的限度内适用刑罚,刑法只能以严重的危害行为作为自己制裁对象,只能是在其他手段不足以 ,经济犯罪基本上都是法定犯、行政犯,因而带有极其鲜明的主观意志色彩。那么,对于经济犯罪的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必须更多地、更加谨慎地进行社会危害性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
在上述肯定意见中,用期待可能性来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先行行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因为对于大多数故意犯罪来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要么是行为人积极追求的, 台湾《政大法学评论》1998年第50期。)应当说,许教授的观点在目前的刑法立法背景和刑法理论框架下颇有新意,但这种见解连其本人都不得不承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外经济交往。(3)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对贿赂行为的规定。 (二)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行政立法 在国家有关行政立法和制定行政规范方面,从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体现了国家对惩治商业贿赂行为的重视和决心。 三、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反商业贿赂的法律 1.我国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狭窄,导致无法对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31.html -
了解详情
防范。在此笔者拟结合审判实践,就诉讼欺诈及其防范和相关对策谈些浅见,以供研讨。一、诉讼欺诈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从法理意义上讲,所谓诉讼上的欺诈是指 因诉讼等。三、审判实践中诉讼欺诈行为的防范及相关司法对策诉讼欺诈行为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我国现行民事立法的缺陷,也有利益主体多元化之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39.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致害事实,而我国刑法仅就前两个环节进行规定,关键的第三环节被忽视,造成危害行为的犯罪化缺失。针对这一缺陷,立法应将病毒的侵害事实规定 条款析义》,载于《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②皮勇:《略论网络计算机犯罪与对策》,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③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定义升级,它就成为犯罪行为;反之,社会将这种行为降级,它就是非犯罪行为。刑法立法固然是以行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利益构成威胁为前提,但社会 为犯罪行为,或刑量偏低-即刑法制定时没有把危害社会的行为解释成犯罪行为,都会导致社会对犯罪行为的监控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5](P.870)。德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