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国来说,无论是大清民律草案或者民国民法都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作用。因为广大人民连糊口都难以为继,根本就难以由余钱去进行投资、 不同,能说明它们的本质区别么? 在我国当前的民法法典化运动中,已经难以逃脱德国民法典各种基本概念的体系,因为我们既有的立法及各种教科书对此已经加以接受。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7.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而非以所有权为依据的。 [⑥]在这部传世巨著中,所有权请求权与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分别论述的。《德国民法典》承继了这一传统,《日本 侵权责任乃至民事责任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二者同为权利救济方式。因此,我国民法典应当同时规定权利复原请求权与民事责任,确立二元结构的民事权利救济制度体系。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11.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民法典规定,除另有约定外,委托无报酬(第1986条)。德国民法典直接把委托规定为受托人为委托人无偿处理事务的关系(第662条)。和解有时即为无 是人格权的有机构成因素?是人格权的作用?与人格权不可分离吗?赔礼道歉请求权主要产生于人格权遭受侵害的场合,的确是事实,不过,其他场合也时有发生。可见它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0.html -
了解详情
给法院的辨析与具体解释的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此种主张必然导致更为含混不清的法律的产生。另一方面,也有倡导修改立法的人,他们希望订立透明度更高的规则。然而,法典 如此(第3编和第4编),等等。此方面民法典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德国民法典,但一个重要区别是:在德国民法典中,总则适用于整部法典,而荷兰新民法典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32.html -
了解详情
看作是债,从法律关系上说混淆了义务与责任的区别。“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37〕。“ 未消除的情况下,会使受害人受到进一步损害的,侵权人应承担除去侵害的责任。德国民法典在所有权一章规定:“所有人受到以剥夺或扣留占有方式之外的侵害时,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8.html -
了解详情
.(ArbeitsrechtlichePraxisNummer)3zu119BGB联邦劳动法院1974年3月28日劳动法律实务第3号,就德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16.BAG14.12.1979APNr.4zu119BGB;BAG19.5.1983APNr.25zu123BGB.17.BAG19.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则呢?当代各国立法早就放弃了建立财产权理想模型的努力,如法典化国家在民法典之外大量存在的特别法便是印证。[18] 实际上,财产法根本无法抽象出一个统一的 基础上,民法总则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⑤] 如拉仑茨认为,将“总则”抽象出来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典的目的,是值得怀疑的。《德国民法典》虽然因此省去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35.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民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人格权独立成编,克服了德国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缺陷 ;二是将债法一分为二,即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分立 ,但在权利人对标的物的支配圆满状态受到行为人的破坏后,权利人对行为人就会产生相应的请求权,其目的在于恢复权利人对标的物的支配圆满状态。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434.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尼亚、俄罗斯、土耳其、美国及许多拉美国家均深受其影响。1838年的《荷兰民法典》在体例结构和内容上和法国模式极为接近,1837年意大利都灵的《阿尔贝 十年,亦对远非和德国毗邻的国家产生了有力影响,20世纪苏联个别加盟共和国实施的一些民法典在形式、结构、内容上多与《德国民法典》接近。1940年颁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1812.html -
了解详情
该部分内容不但规定翔实,而且是作为整个法典的制度基础而存在的。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共分为5编,即: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 的中华法系的法律规定和法律文化中影响是极为深远的。50虽然基于夫妻一体主义而产生的财产吸收制因为丧失了存在的土壤而不再具有合理性,但建构在财产共有主义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4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