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受让人的涤除权 。据此是否可以认为,我国学者已有意将涤除的概念引入中国。 传统民法上的涤除制度(本文以下所称涤除,未作说明者,均指传统民法上的涤除 实现在金融交易中自由流通,其权利构造并非以担保特定债权为中心,而是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1)公示原则,即抵押权成立必须经过公示;(2)特定原则,即抵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27.html -
了解详情
买受人自始未取得物之所有权,前买受人得向后买受人请求返还标的物之占有于出卖人。现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出卖人与后买受人达成房屋买卖协议,在房屋交付或 善意先买受人的立场出发,应承认该行为亦是“恶意串通”的一种客观表现形式。“恶意串通”既是主观语境中的概念,又现之于客观领域。就主观而言,若后买受人明知前位买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41.html -
了解详情
作品的个人使用,而是确认后任作者对一部作品的著作权进行合理的利用。日本学者胜本正晃认为与滥用权利的概念截然相反,权利的公平使用是指第三者未经他人同意而利用其 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的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科斯认为,人们通常注意到商人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规范的不正当行为。因此,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过错的概念都要比违法的概念更为宽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侵权纠纷错综复杂,各种致人损害的行为 未届时合同并不生效,但只要依法有效,[12]同样得为损害客体。有学者认为,恶意干涉他人订立合同致缔约方损害,即使该合同尚处于订立中并未成立,依然构成侵害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91.html -
了解详情
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条款最为常见。由于法律理论构造不尽一致,保留所有权的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阐释。以德国法为代表,由于私法上承认物权行为理论而将保留所有权的行为 21]2.在标的物上设定质权在例外情况下,出卖人将未移转占有的标的物出质于第三人的,其法律效果仍依契约是否登记及第三人是否出于善意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7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范,特别是民法规范。[]其次,民法概念是具有伦理性的概念。由于法律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將人类行为置于某些规范标准的支配之下,而且不对某一特定标准所旨在 抑制人性恶,产生于社会而又超脱社会、作为社会异己力量的国家才出现,国家才以法律确认私人占有的合法性质,私人所有权才得以产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8.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卷第一章第17条): “出生于人但是不具有人形和人的特征的,不得主张家庭法和民法上的权利。” 然而对这一规定,该法又同时附加了一条戒律( 概念(该草案第49页): “权利地位这一概念的意思首先是,它作为一个与全体同志组成共同存在的整体中单一个 体占有的一个单位。只是为了完成人民同志(整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52.html -
了解详情
国法中产生公众人物的概念并对公众人物的隐私、名誉等权利作适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言论自由,例如,在美国法上对公众人物适用实际恶意的标准, 人物对这些私人空间也享有隐私权,任何人未经其许可不得擅自闯入其私人所有的、合法占有的房屋以及其他空间,也不得非法采用红外线扫描、高倍望远镜探测、长焦距拍照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70.html -
了解详情
其所订购的汽车付款是对待给付危险问题。[4]在涉及风险负担的有关问题时,还有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概念就是风险移转,不过,一般认为,风险移转是对风险的动态考察, 管领力的当事人承担风险才堪称妥当。以占有的移转为特征的交付决定着买卖标的物事实管领力的归属,进而决定标的物利益的归属,因此,在买卖标的物风险的负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11.html -
了解详情
,其地位十分不利。“第一种情形,如果买受人已将标的物转卖,第三人即使属于恶意也能取得所有权。出卖人不能对该第三人行使任何权利,他只能向买受人请求 ,即意味着权利的实现,无所谓履行问题,与债权行为完全不同。因而试图用债权法上的概念如债权合同来诠释这类行为将显然未臻精确,从而也必使债权行为尤其是债权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