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的原因消失后,诉讼继续进行的一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的条件或者说原因是这样规定的: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终结再审诉讼程序。双方当事人应当尊重原审裁判的既判力,维护原审裁判的权威性。 (四)再审申请人书面申请撤回申诉或申请再审的。有观点认为,撤回申请无需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91.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要求。 事实上诚信原则作为一种目标,要求实际上已贯穿在民事诉讼法全过程,如关于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的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的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 司法发展潮流,并借鉴世界各国对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成功运用,笔者提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思路。 (一)在民诉法总则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52.html -
了解详情
亲自到场参与证据交换。 证据交换的次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 。 (二)确立举证时效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提供证据,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中作出如下论述:一个法律体系必须准备按照法规来进行审判和受理申诉;它必须包括可保障合理审查程序的证据法规。当在这些程序方面出现偏离时,法治要求某种形式的 和管辖的规定中,强化了当事人合意的作用,使诉讼的公正性、科学性大大加强。 (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体现了对程序正当性价值的追求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问题1 2、一步到庭到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改革2 3、关于审前程序的完善3 摘 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审 前程序均含有双重效力:一是失权效力;二是对庭审的拘束力。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却无相关的规定。我国诉讼系自由顺序主义,当事人可以在一审言词辩论终结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9.html -
了解详情
在司法行政机关名册范围内,且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的规定,公安部门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因此民事 为了弥补当事人在收集、提供证据上能力的不足,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申请法院调取其个人无力取得的证据材料,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鉴定。当鉴定材料双方当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9.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之一,但是对新的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非常少。我国仅在《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7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便到党政机关上访申诉,形成党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比较强烈的反映。因此,兼顾现实国情和解决申请再审难,《解释》做出视为新的证据的规定。作此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申请再审以及法院依职权自行再审,同时统一后的再审事由也有利于检察院抗诉,因为,既然当事人申诉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法院应当提起 、法规和司法解释来看,关于当事人辩论权利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中。通过查找可以发现,具体规定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内容并不多。其中较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90.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的更大耗费。 (二) 事清责明原则限制了调解功能的发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事清责明原则是指法院在给当事人双方居中调解案件时,促成当事人达成 ,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有的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 3、增设惩处恶意调解的规定 恶意诉讼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较少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套完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既然 可向上级法院反映情况,要求上级法院行使执行监督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这种权利一般解释为公民宪法上赋予的申诉权的具体表现,而非执行程序中的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0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