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证明标准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较高逮捕证明标准。主要适用于轻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失犯罪案件等;二是一般逮捕证明标准,主要针对于一般案件,可以 司法制度的应有举措。可以预见,附定罪条件逮捕制度的构建,将会有力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和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进程。 【作者简介】 冀祥德,中国社会科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108.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程序意见》就率先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这不能不令人担心这部法律解释的效力和实施问题。假如在这部司法解释实施之后,立法机关随即对 酌定量刑情节主要有被告人具有前科劣迹、被告人认罪态度不好、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被告人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人群体,法律推定其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一般成年人较弱,并规定未成年人应受刑罚惩罚时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责任减少并不是人身危险性完全 。 [4]郭浩善.中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与审判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4。 [5]于志刚.论前科制度的量刑价值[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3.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取向是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思想指导下,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明显地表现为国家至上,权力至上,被追究刑事 教育、感化、挽救、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尽量减少司法干预,尽量避免关押等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基本方针为依据和指导,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29.html -
了解详情
出发,尊重人权,把人视为实质的主体。体现在司法领域,要求司法制度的设计与改革举措应当从民本立场出发,尊重公民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 .[5]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6]蔡国芹.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江西社会科学》,20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85.html -
了解详情
, 在强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同时, 基于社会防卫而来的社会最佳利益原则同样不可偏废[17]。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维度的惩罚或者教育, 而是二者兼具 较为合理。但是, 同时应当注意到制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只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八种特定犯罪予以入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42.html -
了解详情
, 在强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同时, 基于社会防卫而来的社会最佳利益原则同样不可偏废[17]。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维度的惩罚或者教育, 而是二者兼具 较为合理。但是, 同时应当注意到制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只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八种特定犯罪予以入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66.html -
了解详情
, 在强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同时, 基于社会防卫而来的社会最佳利益原则同样不可偏废[17]。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维度的惩罚或者教育, 而是二者兼具 较为合理。但是, 同时应当注意到制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只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八种特定犯罪予以入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172.html -
了解详情
, 在强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同时, 基于社会防卫而来的社会最佳利益原则同样不可偏废[17]。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维度的惩罚或者教育, 而是二者兼具 较为合理。但是, 同时应当注意到制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只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八种特定犯罪予以入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7357.html -
了解详情
, 在强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同时, 基于社会防卫而来的社会最佳利益原则同样不可偏废[17]。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维度的惩罚或者教育, 而是二者兼具 较为合理。但是, 同时应当注意到制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只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八种特定犯罪予以入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6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