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例如下列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罪:(1) 合同无效,二是行为人赔偿对方当事人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故意只能构成民事欺诈,只有当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时,才能构成刑事诈骗。而这种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3.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时可以报告上级公安机关。 2.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规则 (1)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对于受害人就同一事实提起的以犯罪嫌疑人 真实竞合与假性竞合,在界定争议事实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的基础上,采取相应诉讼方式和策略。对存在真实竞合关系的案件,依法进行刑事辩护、代理刑事控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246.html -
了解详情
鹏劳动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3年11月8日发布) 关键词 民事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 裁判要点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等级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 字第132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裁判理由法院生效裁判认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27.html -
了解详情
转化犯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普遍现象,转化犯理论是我国刑法理论的创举,现已获得理论界的普遍认同,因此,单独犯转化犯的认定无论在刑法理论还是在司法 不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1月11日的司法解释,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30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观心理还是合同诈骗的心理。所以一般都以签订合同时,就有犯罪故意认定。但在事实上如果有的证据确实能确定是借鸡下蛋的事实,应当按照民事欺诈处理。 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力的局限,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如可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呢?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02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损害的后果多么严重,从其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看,它仍是民事侵权。因而,不是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构成犯罪。有鉴于此,该论者主张 发展还高度不平衡,可就刑事立法看,中国实行的单一制政体,因而无论是边远山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特大城市,无论是盗窃、诈骗、抢劫还是其他任何犯罪,中国均适用一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568.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是刑事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的,是民事欺诈。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应从以下四方面考察: (一 虽然也把款物的一部分花在履约行为中,却将大部分的财物挪作它用,其目的还是为了敷衍对方,以掩盖其骗取财物的真正目的。 4.看行为人事后是否真正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5.html -
了解详情
或妨害司法罪的可能。在非法所得达不到诈骗犯罪数额甚至不以财产利益为直接目的[8]时,更是只能以妨害司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此外,两种主要观点均认为该 在潜在的资源还是转变为显在的资源,这既取决于行动者行动的目的又取决于行动赖以展开的社会环境。[27] 为消解受骗法院的角色尴尬,笔者通过考察国内的民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5.html -
了解详情
章程与约定进行透支,逾期不还,但诈骗金额较小的行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 的犯罪构成,足以完整地评价行为性质,事后行为因其性质为先前行为吸收,不为刑事法单独定罪或处罚。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定为盗窃罪,显然把使用行为作为事后不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7.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对行为人通过何种方式实施诈骗,是直接还是间接欺骗被害人,法律和有关的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或限制。以诉讼欺诈的 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