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危害结果为条件或作为加重条件,而在行为实施犯时,则不需要有结果的发生。因此权威学者认为刑法上有些犯罪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民法上,损害 另一积极原因而导致损害,视作最近原因。总之,迄今为止尚无通用而明确之公式作为判定最近原因的标准。 第三,介入原因(intervening cause)在美国侵权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7.html -
了解详情
未能充分认识刑法上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有其不足。例如,因果行为论在解释不作为的行为性上,目的行为论在解释过失行为的行为性上,往往捉襟见肘,难以圆满。价值论的 则与盗窃财物后仍持有财物的状态一样,属于犯罪的自然延续,不构成不作为犯。参见熊选国:《刑法中行为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1.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 重罪 重罪谋杀罪 美国刑法 因果关系 内容提要: 重罪谋杀罪是英美刑法中比较特殊,并引起很多批评和质疑的罪名。目前,美国大部分州的刑法仍保留有该罪名 减轻了其弊端。这些限制包括作为重罪谋杀罪前提的重罪具有本质危险的要求,从而对重罪范围进行限制;对重罪和死亡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要求等。这种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6.html -
了解详情
李斯特指出:某种犯罪的手段行为从属于某构成要件,或者是作为通常手段而默示为一罪时,才成立牵连犯。① 其四,通常性质说认为,数行为中只有在通常情况下, 认定主观上的牵连意图,又怎样界定数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刑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果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数行为在主观上不具有牵连意图,是否成立牵连关系?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42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感觉及对法的感情中归结出的这一结论。在19世纪中叶不作为因果关系的争论过程中,先行行为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则是基于一般理论的理解及刑法典上的意义。 是以积极作为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与纯正不作为犯不同,因为纯正不作为犯刑法规定的行为形式就是不作为,作为义务,通常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可以寻找到立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2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感觉及对法的感情中归结出的这一结论。在19世纪中叶不作为因果关系的争论过程中,先行行为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则是基于一般理论的理解及刑法典上的意义。 是以积极作为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与纯正不作为犯不同,因为纯正不作为犯刑法规定的行为形式就是不作为,作为义务,通常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可以寻找到立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39.html -
了解详情
能得出合理之结论。 【关键词】间接正犯;着手;复合构造;不作为 随着主观主义逐渐消退于当前的刑法学界,主观主义者坚持的共犯独立性说也逐渐销声匿迹,相反,另一相对 以行为支配为原理,以目的行为论为根基,具有相当的说服性;该理论的特色之处在于,不是将行为概念作为单纯的因果关系的演变来把握,而是将之作为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0.html -
了解详情
按电钮这一义务的存在,这不过是源于刑法规范的不作为义务,即要求行为人不要实施实行行为。这一层意义上的违反义务在故意犯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不应 的存在。不被允许的危险行为通过履行结果回避义务,作为允许的危险行为而被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如果发生危害结果,虽然存在因果关系,由于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20.html -
了解详情
按电钮这一义务的存在,这不过是源于刑法规范的不作为义务,即要求行为人不要实施实行行为。这一层意义上的违反义务在故意犯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不应 的存在。不被允许的危险行为通过履行结果回避义务,作为允许的危险行为而被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如果发生危害结果,虽然存在因果关系,由于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1.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法学的各种术语中,如犯罪行为、过失行为、原因自由行为等;同时也表现于学术讨论,如不作为的行为性、原因自由行为的行为性、间接正犯 ,而行为概念的标志是意识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不作为不存在这种标志。[2] (P44, P52)但同样持自然主义因果行为论的李斯特却认为行为(Handlung)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