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伤情鉴定结论,原、被告提供的都不一。根据刑法犯罪构成理论,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要件,危害结果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时间、地点、方法仅仅 自诉案件纳入公诉范畴后,有利于现体我国宪法关于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立法精神,也符合我国刑诉法关于侦查、起诉、审判由公、检、法三机关分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8.html -
了解详情
:支持者的胜利可能让一种错误的、激进的刑法理论主导刑事立法和司法,反对者的胜利则可能剥夺刑法在应对风险社会危机中原本存在的机会。[2] 笔者是国内较早关注 ,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风险个人化、个别化,与个人行为的危害可能性、人身危险性或者危险状态相连接;二是忽视风险的遍在性、互动性,无视在社会组织、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运行效果分析 从上述图表可以发现,从犯罪频度角度看,犯罪的绝对总量处于下降趋势,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立法总体上产生了积极效果;但进一步分析犯罪烈度指标,贪污 》、《关于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行贿外国公职人员行为的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都明显体现了腐败治理的零容忍政策,而英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更是坚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349.html -
了解详情
资金的行为明显要比背信运用一般客户资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故刑法对两罪规定相同的法定刑是不妥当的。[5]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理由主要有: 首先 信运用受托财产罪大。 其次,上述观点不符合立法原意。在制定或修改刑法时,立法者往往以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作为刑法分则各类犯罪以及每一类犯罪中具体各种犯罪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8.html -
了解详情
、非罪行为与排除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行为(即权利行为)。⑨ 马克昌教授正确区分了行为与危害行为的概念,是比较科学的。 2.关于故意犯罪过程、阶段及 研究》,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期。 (31) 参见马克昌:《关于严打的刑法学思考》,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2) 参见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1.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京师刑事法治网 【关键词】罚金刑执行;立法对策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由于我国刑法对罚金刑的执行问题规定得过于简单,缺乏完善的制度和 明显弊端的措施,同时,当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因再次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被实际执行罚金刑或者被易科其他刑罚时,也会因为其不思悔改,咎由自取而得不到人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3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转变为违反法规范行为的刑法。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不安。 如在日本,田宫裕教授就是风险刑法论的鼓吹者。他说,作为日本战后法学的特征 模式的倾向 我国传统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或者情节,即除了危害国家安全、抢劫、杀人、放火等特别重大的危害行为之外,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转变为违反法规范行为的刑法。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不安。 如在日本,田宫裕教授就是风险刑法论的鼓吹者。他说,作为日本战后法学的特征 模式的倾向 我国传统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或者情节,即除了危害国家安全、抢劫、杀人、放火等特别重大的危害行为之外,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2.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观念问题。 诚如一些学者曾作论述的那样,刑法在多大的程度上参与对经济行为的调整,不仅涉及到有关经济犯罪范围的立法界定和司法适用,而且关系到刑法 内某种不法经济行为社会危害量的评价,同时,更与这个国家现存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作方式密切相关。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刑法对不法经济行为的调整总是显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50.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刑法,是指用以保护环境,制裁重大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行为的刑法条款。(注:引自郑昆山著:《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版,第 由于环境问题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涉及高科技背景,许多环境上的危害行为或产品,往往是经长年累月后才被发现。比如,60年代苏联掀起了用流向咸海之水来灌溉农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