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人为干扰,不该死的被判处死刑,罪该处死的却还活着;(3)死刑复核程序名存实亡。这些问题引起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一些学者 ,有损我国国际形象,同时与我国刑罚目的-----预防犯罪以至最后消灭犯罪相悖;大量适用死刑会引起恶性犯罪增加,阻碍人们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我国应本着“少杀慎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05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作为合众国律师的检察官所处的完全当事人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意大利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第二个阶段是初步庭审阶段,在这个阶段,预审法官以检察官的预审请求 需要检察官同意。[14]这种审理方式与我国备受争议的二审不开庭审理方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颇为类似,同样都是通过书面材料,加上对被告人的讯问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校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也作了相应的配套规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判处死刑 与财产权的价值衡量所决定的。基于同理,减少对并非罪行极其严重普通刑事犯罪适用死刑亦是我国刑事立法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与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严重刑事犯罪相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17.html -
了解详情
五年期报告[12](简称E/2005/3)对1999-2003年期间包括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在内的死刑使用情况及趋势进行了回顾。对于第四项保障措施,E/2005/3指出: 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注重少杀、慎杀,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为进一步规范死刑的适用,从而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有必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89.html -
了解详情
五年期报告 [12](简称E/2005/3)对1999-2003年期间包括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在内的死刑使用情况及趋势进行了回顾。对于第四项保障措施,E/2005/3指出: 的刑事司法政策,注重少杀、慎杀,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为进一步规范死刑的适用,从而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有必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62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感觉源于他们的权益受到忽视,他们的人格遭到贬损。[9] 3、 隐形程序是贬损司法权威的表征 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具有权威性,这 、“招呼”定案、“电话”定案等现象比较普遍。 (5)、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现象普遍。根据我国诉讼法有关规定[13],可以确定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9.html -
了解详情
如一方当事人为了获得对己有利判决而恣意进行“AMP交易”[5];(5)隐形程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通气会、搞协调、打招呼、批条子、走关系、 、“招呼”定案、“电话”定案等现象比较普遍。(5)、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现象普遍。根据我国诉讼法有关规定[13],可以确定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00.html -
了解详情
消极因素成为积极因素,符合我国刑罚改造罪犯的目的。同时,死缓符合世界限制适用死刑的趋势,表现了我国刑罚的特点,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对于那些罪 未得到充分的强调和切实的执行。 三、保证死刑复核程序的最后屏障作用。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0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决定授权各高级法院行使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先后授权广东等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毒品犯罪的死刑案件。这种授权实质导致了一些重大案件的一审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二合为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取消了死刑复核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0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刑的这种设计,表明立法者的用意是,对故意杀人罪,首先应当考虑适用死刑,只有存在特殊情节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8]这种观点虽然对于 死刑适用对象作出限制;设立死缓制度;严格死刑复核程序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97年刑法修订后,对刑法进行最大幅度修改的《刑法修正案(八)(20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