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民法吧! (1)民法创设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法国大律师兰盖特曾提出法律的精神是所有权的命题。[11]这一命题深刻地揭示了财产权利在法权体系 及民初的民法法典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德国和日本,对大陆法的法律概念、范畴、制度结构和逻辑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积累了一些法律知识。但是那几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民法的第一个规范范畴应当是人。把法律关系视为民法的基本概念,就把人淹没在法律关系主体这个既形式化又抽象的概念之中,即把人连同其他人之集合而成的产物(国家、 篇幅要小得多。(12)与这些外国民法典相比,我们民法典总则中对人法的规定显得非常单薄。亲属法被贬入至第四编。在第1条至第89条规定中,有2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2.html -
了解详情
)和自然理性。[ ]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兴起就伴有罗马法的复兴、宗教改革及新教伦理形成等深邃的社会文化背景。理性作为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一种遍及宇宙 查士丁尼曾说: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正义作为法的基本原则,它追求的是某种完善的目标、道德价值或理想的秩序。但正义不仅是一种法律理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5.html -
了解详情
债,能够为各种以行使请求权和受领给付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提供一般性规定。而债法的基本规则对于合同法都是适用的。例如,债的保全、移转、终止比合同的保全、移 ,认为在大陆法系,尤其是在素重体系化及抽象化之德国法,历经长期的发展,终于获致此项私法上之基本概念,实为法学之高度成就。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06.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物权纳入债权法的体系,割裂了他物权的科学体系,破坏了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以至他物权与整个物权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 (2)他物权的基本概念称谓不明确、 立法过于强调简捷、扼要,结果使法律条文过于简略,不具有操作性,要由大量的司法解释进行补充,往往造成司法解释机关越权解释,以司法解释代替立法解释乃至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7.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本能冲动、意志目标等品质,他的各种活动领域或参与群体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性,决定着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内容。人的智慧、渴望和追求,是他独立自主地 权利的本质,或者认为权利就是自由。在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看来,权利应是实在法上的概念,它应在现实的利益关系中去理解。德国法学家耶林是权利利益说的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28.html -
了解详情
自柏拉图始至黑格尔而登峰造极的一个哲学流派的观点,它认为法律上的若干基本概念是一种抽象的实体,本身具备内在的生命和特质。 劳伊德说: 一般的意义上还包括身份权利或资格权利以及家庭权利。之后,在罗马法的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教会法中首先出现了对物权(ius in re)和对人权(ius ad rem)的用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53.html -
了解详情
逻辑的结论。很多时候,法律判断也显得确实是事实判断:比如,依据侵权法的过错责任原则,有过错即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即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 ,中国的民法法学家来不及循序渐进、从从容容地地对大陆法系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透彻研习,便须跃马横刀,拼搏疆场。而我们在理论功底、研究方法以及信息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65.html -
了解详情
很难真正理解它们。在这三个范畴中,人格概念处在基本的地位。汉语中的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其中的主体资格,是人格的基本词义。探讨作为主体资格的 资格和人身资格一起构成了民事人格。财产资格平等意味着民事人格平等。法律上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罗马法的法权原则作为私法原则,不涉及政治权利,与财产所有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3.html -
了解详情
在知识共识方面存在问题。[26] 由于缺乏民法学的知识共识,因此在民法的理论研究中,常常会出现这些现象:一些学者在使用民法的基本概念时,不遵守学界约定俗成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31]孙宪忠:《关于民商法的研究方法》,《法律科学》1999年第2期,第86页。 [32]王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