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本身遭受了直接损害,而人身和财产损害只是因环境本身遭受损害而导致的间接损害。因此本文认为,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损害赔偿是环境民事侵权诉讼所要解决 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加害行为人在书面告知送达之日起60日内仍然没有停止加害行为的,书面告知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判令被告停止加害行为,治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3.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是法律所认可的利益。环境责任保险即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企业巨额赔偿负担,也有利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因此,为世界各国法律所认可。在英国,开设有环境损害责任保险(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Liability Insurance)和属地清除责任保险(Own Sit cleanu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78.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身上时,因双方没有合同关系以至行为主体没有对损害进行赔偿的法律原因。因此,不利于实现对受害方的损害赔偿。b.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方存在 方式不同,是市场刺激和非市场性刺激的区别。排污收费制度要求企业要排污就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而交纳的费用必须用于环境污染的防治。该制度充分体现了谁污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49.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检察制度一度陷入混乱。1957年,随着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新生的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检察制度形同虚设。文革以后,1979年重新 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8.html -
了解详情
世纪初叶开始直至20世纪中叶,由于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污染损害也大面积展开。在这种背景下,仅靠传统私法的 上贯彻执行。1956年由卫生部和国家建设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可以说是预防环境污染的一种非强制性技术规范。在自然资源方面,国家较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69.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 由油污责任人全额承担,没有限制责任之说。表明,本案中海事局就清污和防止污染费用向船舶所有人与光船租赁人及其责任保险人提出索赔,是非限制性债权。广东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4.html -
了解详情
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银川铝型材厂单位职工,银川铝型材厂以100张面额100元的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存单(存单背面标明中奖率为100%)发给本厂职工,代替欠 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显然后者不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要件。其他专门环境保护法律也持这一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1.html -
了解详情
说、流行病学说、间接反正说等,其中盖然性说和流行病说是日本公害理论与立法的突破性发展,并且成为主流。[6]首先,“盖然性”因果关系理论,即存在“如果没有该 由被告负责举证:(1)……(2)……(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在200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48.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解决。仲裁是指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争议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判断或裁决的活动。如果当事人之间是因为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损害赔偿纠纷,可以通过申请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 于《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18页。 16 吕忠梅:《环境法学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112页。 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1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频繁发生,为人民生命健康和环境质量带来严重损害。传统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理论囿于过失责任、个人责任的窠臼,难以有效、合理地填补环境侵权所造成的 噪声污染类案件出现了受害人把受益人列作被告的情况。然而,受益人认为自己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直接行为人,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因此纠纷发生后即使法院作出相应一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7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