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诉讼案件结束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夏 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的上一年度”。应当指出,按发回重审后重新审理时的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的上一年度的统计数据作为计算赔偿数额的标准,客观上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917.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被害人完全被排除在诉讼之外。在审判阶段,法律没有规定应该送达通知、判决书给被害人;并且在开庭阶段被害人作为证人不能够参与法庭审判,完全忽视了被害人之 与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权利。对于被害人不服刑事判决的,只有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争取全案审查,以达到启动重审的目的,但是在诉讼实务中,被害人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021.html -
了解详情
马加爵缺乏赔偿能力。这是诸多附带民事判决书存在的一个通病,不予赔偿的理由语焉不详,没有充分地辨法析理。究其缘由,刑事法官选择失语并非全然对民事法律生疏 〈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第89条规定: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1.html -
了解详情
四)没有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上诉的权利。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仅对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 书及时传达被害人,并应认真听取意见。 最后,在审判环节,人民法院的裁定、判决书应及时传达所有的涉案被害人。对被告人服判、公诉机关未抗诉的一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30.html -
了解详情
马加爵缺乏赔偿能力。这是诸多附带民事判决书存在的一个通病,不予赔偿的理由语焉不详,没有充分地辨法析理。究其缘由,刑事法官选择失语并非全然对民事法律生疏 〈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第89条规定: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010.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确信,甚至如何处刑也已“胸有成竹”。更为荒唐的是,有的在庭审前即已制作了判决书,庭审后一读了之。庭前审查即解决了法庭审判阶段才应解决的问题 地揭露犯罪行为,论证被告人应受刑事追究,其有权讯问被告人。讯问应针对其指控的犯罪,讯问的目的是进一步揭露案情。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从债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计算。 (五)执行通知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 人民法院执行的相关事项。 刑事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适用民事执行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委托财产所在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022.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因为再审程序是沿用原来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的,与一审、二审程序基本没有差异。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 在不公开进行的审理过程中就附带事件或抗辩作出的判决,判决应由审判长或指定的陪审员公开宣读。{36}在德国,刑事判决书的结构包括开头、判决主文、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9.html -
了解详情
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审的重审案件判决和依照第一审 于上诉期间届满时发生效力。依第二审程序作出的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由于它们是终局判决,因此,判决宣告或判决书送达时即为既判力发生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审的重审案件判决和依照第一审 于上诉期间届满时发生效力。依第二审程序作出的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由于它们是终局判决,因此,判决宣告或判决书送达时即为既判力发生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