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过失、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责任能力等主观要素,力主先客观、后主观,先形式、后实质的判断顺序。无独有偶,黎宏教授近期所出版的刑法学教材也将犯罪成立 的竞合。上述分类不但对解决竞合问题无意义,并且从方法论上来看便是错误的。 ⑽肖中华:《渎职罪中的牵连犯该怎么处理》,载《检察日报》2001年3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
对现实做一种评价性的指引[26](p110)。因而刑法上类型化的构成要件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一种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也说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不可能只是一种纯 ,2004:190.)笔者认为,伽达默尔的这一诠释学的思想对于理解类型是极富启发意义的。 ⑷例如,在事实认识错误中,存在法定符合说和具体符合说之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0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妻子乙窃取了珍珠项链,若其妻未参与任何行为,会得出甲仅是盗窃从犯,.此案并不存在正犯的错误结论。(29) (三)犯罪事实支配理论 该说是以判断行为人是否 犯,而实行犯则是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行为(即实行行为)的人,因此正犯的判断实则归结为对实行行为的认识之上。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立法发展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462.html -
了解详情
是其中的特别防卫权作为刑法上的正当化行为,由于其具备犯罪的形式外观,在认定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是将正当防卫行为错误地解释为犯罪,不仅不利于防卫人人身 多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若将这一客观标准予以绝对化,实属强人所难。因此亦有必要兼带考虑同等条件下的普通人在相同的情境下的认识,亦即平行的一般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5.html -
了解详情
是其中的特别防卫权作为刑法上的正当化行为,由于其具备犯罪的形式外观,在认定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是将正当防卫行为错误地解释为犯罪,不仅不利于防卫人人身 多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若将这一客观标准予以绝对化,实属强人所难。因此亦有必要兼带考虑同等条件下的普通人在相同的情境下的认识,亦即平行的一般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4.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根据共犯理论,由于自杀行为体现着自杀者处分自身生命的自由,并非刑法上的不法行为,所以在帮助自杀的案件中,根本欠缺自杀者与帮助者之间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前提 屏风开枪,如果A知道C在屏风后面,则A属于利用B的错误的杀人罪的间接正犯;(5)利用过失的场合。例如,医师A谎称毒药是正常药品,试图让护士B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377.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定刑同重时,以法定刑为标准的判断方法失去了意义,以可能的宣告刑作为判断方法选择轻重,也不能说就是错误的,但由于这种方法影响审判人员选择的人为因素可能 ,还是要将公平列入前一位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与违背还是符合罪刑法定无关。笔者持保护为重心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未成年人解释》也与《两未法》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266.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错误时的处理原则。就以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而言,其基本的出发点一般是依其所识,不依所实,也就是按照行为人自己的认识作为判断故意是否成立,以及成立何种罪过 实的法律属性相同时,这种认识错误就不阻却故意的成立,[11]如将乙误为甲而故意杀之,仍然成立故意杀人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毒品既是一个法定的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71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不明确或者法律无明文规定之事项,就刑法中最相类似的事项加以解释的方法。[35]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它误解了类推解释的适用前提。只有在需要解决的 一解释属于扩张解释的判断结论,利益关系人或者无关的第三者可能仍然持有反对意见。在这种场合,需要从程序上解消分歧,也就是说,需要从程序上保障利益关系人或者无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9.html -
了解详情
18}苏俊雄.刑法总论I[M].台湾:作者自版,1998. {19}杜宇.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6). {20}[德]Winfried Hassemer, Tatbestand Und Typus, Carl Heymanns Verlag Kg, Koel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