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事人决定审判对象即争点并证明所争事实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诉讼机制现代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职权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法院不能既收集调查 机关代表国家指控犯罪并承担举证责任,所以,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起诉状就决定了法院的审判对象,无须听取被告人的意见。而民事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时所主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自由支配性问题。无论法律上是否预设该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当事人都享有证明权,而不是一种责任。过去有的学者在议论证明责任(举证责任)时,往往把证明权与证明责任 审诉讼程序概要。争点整理。瑞典部分。2、(日)菅野博之:《瑞典民事诉讼的运营》,《法曹时报》,第46卷第6号,1995年。[6]参见(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0.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事实上被告向他借了钱,法院仍将判决原告败诉,因为原告未履行其应承担的证明责任。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须坦白自认的话,那么, 。但部分国家亦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情形下可作为证人。如德国1933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引进了“当事人询问制度”(Parteivernehmung),即以当事人所知事实之陈述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6.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益诉讼后果,又称结果责任、证明责任。行为责任与民事诉讼的实际过程相契合,从当事人举证活动的 证据规则》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它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8.html -
了解详情
更高时,法官即应对该证据及其所证明的案件事实予以确认。也就是说,在民事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其最终所证明的结果能达到一般具有普通常识的正常人 诉讼法》的规定相冲突,故仍有从立法上予以完善的必要。四、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应当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起主要作用。从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6条与第8条的规定看,诉讼事实的领域主要属于诉讼当事人的权限范围,各方当事人有责任援述足以作为其诉讼请求之 对当事人所决定并证明的结果做出实体裁判的权力相分离的当事人主义基本原则。正因为德国法既充分注意到当事人在诉讼实体内容上的处分权,又考虑到民事诉讼的公法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7.html -
了解详情
不当地适用司法裁量权。 目前,我国法官在新闻诽谤诉讼中适用证明责任倒置的直接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7 但是在现实中,媒体会不会因为证明虚假的证明责任由原告承担而变得肆无忌惮?这种担心是不要的。事实上,真实性是诽谤诉讼的最佳抗辩事由之一。当一起争议真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17.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2001年12月6日通过并已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解释》)第4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 上的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官在具体的诉讼中改变了法定的证明责任分配,通过造法方式确定了新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4]。在以上三种涵义中,后两种涵义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0.html -
了解详情
其有不当行为为由纠正或撤销其行为,而只能另行起诉追究其不当行为的赔偿责任,除非其证明该自认有法定撤销理由。 第三,自认对象。我国最高法院《 》,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27]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1页。 [28]同[2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这个 当事人就不必为此作出防御准备),法官可以不再允许该当事人行使此项权能(禁止逾期提出的新证据)。 二、举证时限制度立法之比较 (一)举证时限制度之纵向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