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责刑均衡原则,所以,对我国刑法第3条的罪刑法定原则只能做形式意义的理解。这样的立法现状也导致了学者对刑事违法性和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 ,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21)这里明确指出了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03.html -
了解详情
熟悉的概念是法律解释的主观说与客观说,却几乎看不到形式的解释与实质的解释这样的提法。于是,部门法学和法理学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呈现出一个少见的倒置现象:与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一文中,陈教授再次指出: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这一行为是否在形式上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1.html -
了解详情
熟悉的概念是法律解释的主观说与客观说,却几乎看不到形式的解释与实质的解释这样的提法。于是,部门法学和法理学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呈现出一个少见的倒置现象:与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一文中,陈教授再次指出: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这一行为是否在形式上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5.html -
了解详情
伪造行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证照信息与证照申请办理时存档的信息进行对比,这样仅仅对文本证照本身的伪造就很难蒙混过关,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证照信息的比 危害结果的发生和情节严重为构罪条件;而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则是结果犯,只有达到了后果严重才始构成犯罪,当行为完成却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的则不以犯罪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390.html -
了解详情
不恰当的名词淫游婚(haterismus)来表示。女性的地位和身份不仅没有因这样杂乱的性关系而受到贬低,而且因为这种杂乱排除了任何可以确切认知的父亲,妇女 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28]同样,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行为的性质、功能对主体利益是否造成危害而做出评价。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41.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罪刑法定原则,此类人员如果实施一般的绑架行为,刑法不作否定评价,行为人不构成犯罪;同理,此类主体如果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其绑架行为也要作无罪 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情形规定为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法规竞合而导致的难题。 [32]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相当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40.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行为就很难定罪,司法实践也不承认是犯罪。因此,有人这样认为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并非是刑法规范上的障碍,而是刑法理论和 说等学说。 (1)权利侵害说 权利侵害说以启蒙主义的人权思想为背景,认为犯罪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Anselm von Feuerbach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3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罪应当是指假冒他人合法专利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的行为。对于冒充专利行为由于其社会危害性并不低于其他两种行为,而行为人 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可是刑法同样缺乏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这样一种严重损害权利人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实在需要刑法发挥其应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82.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被告人将尽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如果其无罪辩护事由成立,那么其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所以犯罪要实质上成立就必须排除辩护事由的存在。正如有学者在论及犯罪成立与 )罪。该罪的成立要素是:1)行为人故意使用胁迫或暴力,或威胁或试图这样做,2)基于迫使或促使他人收回证言或其他证据的故意。制定法规定辩护方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8.html -
了解详情
所形成的自我指涉和社会关系。[18] 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19] 这是社会 会相差悬殊,否则,要么面临社会秩序的崩溃,要么造成资源的浪费。[56] 这样,犯罪控制的作用范围、力度就要受到投入的资源的制约。(1)总量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