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等非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肇事罪论处吗?是的。3、罪与非罪主要看行为人有无违章行为,造成了 的,应按刑法第114条规定处理;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发生的,应当定重大责任事故罪。6、交通肇事罪中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981.html -
了解详情
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中就规定,构成基本交通肇事罪的结果条件是:造成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 交通肇事后逃跑,过失致人死亡,也适用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因此,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形式解释为兼含间接故意是比较合适的。从学理上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86页。 [5] 刘艳红:《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个案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2 载《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4期。 [7]参见赵秉志、肖中华:《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的处理》,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6期。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 黄小红...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9.html -
了解详情
的违章行为是否就是导致被害人死亡或重伤损害后果发生的行为,也即是被告人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违章行为与事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举例说明: 在一旁悄悄观察,待交警来处理事故时,及时出现并予以配合的,由于此种情形行为人没有恶意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另外,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52.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实实在在反映出肇事者真诚悔罪的诚意,因此应该认定为自首。 这三种观点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动归案的自首都没有异议。不同之处在于,狭义说和折中说都认为, 投案。又能如实供述案情,接受审判的,成立自首。 当然,交通肇事案件有其特殊性。司法机关在处理时,应当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正确适用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01.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司法实践的这种做法也许能够宽慰交通事故被害人及家属,震慑交通肇事逃逸者,但发生在死亡结果后的逃逸违章行为不是造成死亡结果的原因,同时亦 ⑷,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书,第359页。 ⑾参见高秀东:《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⑿参见高洁:《过失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45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将案件移送有关部门或者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第三十四条 接到协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04.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部门依法处理,不构成犯罪。 为了使司法机关在办案中具体掌握上述结果要件的统一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发布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 应当分别依照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重伤)定罪处罚。这一规定明确肯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可以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原则上为司法实践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18.html -
了解详情
是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抑或是量刑的情节,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一种事后行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大小, 且已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并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因此对被告人孙永飞酌情从轻处理。故本案对被告人孙永飞的定罪量刑是正确的。 范县法院 马曙光...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28.html -
了解详情
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后,打电话报警,把自己交给警察,接受法律处理,这种情况,不能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行为人虽有逃跑行为,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家属对 的原因,在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毛某在交通肇事中使被害人当即死亡,自己也身受重伤,昏迷不醒,被家人送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