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处断刑立法比较发达,故这种不明确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销。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应当重视和完善处断刑的立法规定,这样才容易使法定刑趋向明确。(3) 危害程度分为重罪、轻罪或微罪,有的州把犯罪分为更多层次,然后再根据犯罪等级规定相应的监禁期限。《模范刑法典》对各个犯罪定型不直接规定法定刑,而是规定具体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8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分则也不是以既遂为模式的。我国刑法分则涉及到具体犯罪的条文,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罪状,即对犯罪构成要件的描述;后一部分是法定刑。正 的实际损害事实,危险犯中的危险只是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的结果,但并非我国刑法上的犯罪结果。 其一,把危险犯作为结果犯的一种,有违危险犯理论通说的初衷。按照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2.html -
了解详情
(一)犯罪的本质:不是法益侵害,而是规范的违反关于犯罪的本质,我国刑法学者一般认为是一定(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有学者认为是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 死刑存在的正当性提供了某种解释根据。但由于这种理论冠有敌人二字,而且人为地把人分为市民和敌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和触犯人民敏感的神经,使得人民容易联想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1.html -
了解详情
一)刑罚制定方面1、缺乏可适用于未成年的刑罚种类。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对于主刑,我国现行刑法除了规定对于未成年犯罪人一律不适用死刑外,其他的刑种 裁量方面1、从宽处罚原则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以及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判断。 下文将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三个方面,力图澄清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关于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属性的认识误区,证明 、过失作为一般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加以承认;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不同,新古典暨目的论综合体系把犯罪阶层体系细分为故意犯阶层体系与过失犯阶层体系。 至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9.html -
了解详情
的提出的犯罪构成事实的含义不大相同,但是,已经明显的可以看到,这种观点不是把犯罪构成本身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的。这里的刑事责任的根据,是指引起刑事责任、决定 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刑法的基本范畴。关于罪刑关系,我国刑法学者陈兴良教授认为,罪可以分为已然之罪与未然之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6.html -
了解详情
对犯罪构成的概念的研究,则出现了“混乱现象”〔26〕,“说明了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的研究还远远不够”〔27〕。?第二,1979年颁布的中国刑法典,虽然 加修改地就转为为废除了类推的新的刑法服务。通过把犯罪概念分为“应当规定为犯罪”的立法概念和“已经规定为犯罪”的司法概念进行研究,有利于明确法律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7.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Ⅱ)将犯罪论体系分为行为、违法性和有责性。(Ⅲ)将犯罪论体系分为行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曾宪义。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3]刘艳红。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J].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0.html -
了解详情
最容易得逞,这种犯罪性质也最严重。故在但丁的《神曲》中,犯罪分为四类,由轻到重分别是:无节制罪、暴力罪、对非信任者的欺诈罪、对信任者的 、监护等权势奸淫14岁以上未成年人之罪行处理起来十分困难:一律视为强奸,失之过重,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刑罚太重;一律视为无罪(仅视为道德问题),又失之太轻,放纵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8.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在刑事政策范围上,中外学者的认识差异颇大,如李斯特认为,刑事政策可分为最广义说、广义说和狭义说。李斯特本人虽然主张在具体层面上将刑事政策与社会 认为:刑事立法政策,指在刑法上如何规定犯罪、刑罚以及刑罚的适用起指导作用的政策。它是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我国刑法的重要依据。把刑事立法政策限定为刑法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