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看来,在刑罚个别化中仍体现着罪刑的均衡性。因此,基于对犯罪本质理解的不同,第一、第三两种观点对刑罚个别化原则的理解是形同实异。第二种观点则把刑罚 ,但可以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根据此条规定,对不需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是予以免刑,确有进一步予以处分必要的,也应以非刑罚处理方法来代替,而不应判处刑罚,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理解与运用邓明友律师最近咨询了许多关于诈骗的问题,有咨询是否构成诈骗罪的;有咨询是否是诈骗的;有咨询诈骗罪量刑的;有咨询相关法律依据的等 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40.html -
了解详情
审分离制度是体现了法院职权干预与民事私法自治精神、诉讼自由处分原则的结合。法院调解的权威性来自双方当事人对该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同,除了适用立案先行调解程序的 原则。首先,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应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而且内容是合法的,这里内容合法应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3.html -
了解详情
规律和要求。现在我们在理论上不能停留在只承认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解,而应当下大力气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对政治法律制度的 种本质不同的民事诉讼原则的区别。就民事诉讼而言,主要是指由谁决定诉讼的实体内容并负责证明所争事实的证明责任问题。当事人有对民事实体权利的处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3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分离制度是体现了法院职权干预与民事私法自治精神、诉讼自由处分原则的结合。法院调解的权威性来自双方当事人对该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同,除了适用立案先行调解程序的 原则。首先,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应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而且内容是合法的,这里内容合法应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等手续简便,更具有经济效率,必将对繁荣市场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对动产浮动抵押的理解 动产浮动抵押根植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在对其继承的基础上 中的一物是指独立物,如今发展到集合物,是对该原则的突破。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虽将不动产和无形财产权利排除在外,但并不否定抵押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17.html -
了解详情
也越来越复杂,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诉讼处理新机制,对于妥善处理行政争议,增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行政机关改变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仅涉及到了实体权利的处分,而且,由于行政行为不同于民事行为,很有可能危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利。因此,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37.html -
了解详情
利于权利人权利的行使,也不利于民法价值本位的实现,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次就是对于公示公信原则的理解。的确,动产物权公示方式是占有和交付,不动产物权公示 用益物权人在保证其返还用益物时保持该物总价值的情况下尚且可以处分用益物[8],何况直接追求内在价值的抵押制度。当然,如果价款已支付,但被原来的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4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上诉审程序加以完善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述民事上诉审程序的缺陷并提出完善上诉审审查原则的一些构想,以期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目的是在合理和完善的上诉审 审判中的主观能动性,让法官在断案中凭借自己的司法经验和对法律的理解以及要考虑的具体情况等诸因素,在一定限度内权衡利弊,使裁判结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2.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认可,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不符合处分原则,也是对诉审分离原则的违背。至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而引起再审,因司法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加之宪法对检察 主体的不同而具有相对性或不确定性,不同的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对此规定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