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法院对此所为之裁定,允许债务人上诉。[14] 民事诉讼就其一般情形而言,是两造诉讼结构,在纯粹的代位诉讼当中,债权人与次债务人各置一端,债务人如参加 义务关系为诉的话,两诉诉讼标的均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同一,而关于当事人,虽然债权人是代位诉讼中的当事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1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不利的法律后果,故诉讼当事人对于他方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往往都不情愿明确地表示承认,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以及诉讼中的其他证据,又不愿意在法官面前做虚假 其对该事实有争议。[5](P.202)《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以简要明确的措辞对每一请求作出答辩,并应对于对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9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但业经现实调查,即使证据于对方当事人有利,也不得撤回,除非征得其同意。 四、证据共通原则存在形态之二:共同诉讼中的证据共通 (一)必要共同诉讼人 证据共通原则?各国和地区处理民事诉讼中必要共同诉讼人内部关系的原则是:共同诉讼人中一人的行为有利于共同诉讼人的,对全体共同诉讼人有效;不利于共同诉讼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8.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表现上略有不同,但关于当事人主义的基本含义是通约的,即当事人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民事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诉讼中各种附带程序和子程序,例如财产 ,当事人不得以其有不当行为为由纠正或撤销其行为,而只能另行起诉追究其不当行为的赔偿责任,除非其证明该自认有法定撤销理由。 第三,自认对象。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不使之产生自认之法律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自认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表示承认或视为表示承认。 二、自认的主体 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页。 [10]参见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11]罗结珍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权利与法官职权共同运作,增强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是各国诉讼变革的潮流和方向之一。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权利和法院职权需要一种富有智慧和 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10]参见拙文:《关于程序正义的若干思考》,载《法学家》2000年第6期。 [11]左卫民、朱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不服,立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没有开庭,仅作书面审理,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对于一、二审法院如此判决、裁定,一些知情群众大惑不解,社会反映极为 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依据和诉讼规则。但在民事诉讼中发现一方当事人涉嫌刑事犯罪时,就应当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971.html -
了解详情
的底线,诉讼过程中对当事人的平等对待以及法官在实体审理对象形成过程中的消极中立,在什么时候都是应当坚持的。而且,考虑到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职权主义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9-12页。 [2]参见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16、17 页。 [3]参见梁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为由拒绝受理当事人起诉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是极不正常的。宪法第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确认了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实体法依据,从而 》(4),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79页。 [12]国内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请参见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就已产生,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就是由国家垫付应由当事人承担的诉讼成本,一个不预交诉讼费用的当事人获得了司法救助,尽管部分案件将随胜诉判决由相应 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4,(2). [6]吴勇.试论诉讼费用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J].当代法学,2002,(9). [7][日]谷口安平.王亚新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