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有利于彰显司法的民主性,防止法官个人独断,带入更多的公众常识和共识。力促司法民主,才是人民陪审员的核心价值所在。司法审判不是司法 协助法官做好司法调解工作,说服当事人息诉服判,提高司法审判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有利于加强司法监督,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促进阳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774.html -
了解详情
,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现法官素质的状况。 2.某些问题无需调查 首先,有些问题通过常识判断即可得出答案。如公众希望法官具有较丰富的司法经验与社会阅历这一结论{2}10无需问卷调查即可得出,因为就一般人依据常识都知道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司法更是如此。知识与经验兼备,且具备相当社会阅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34.html -
了解详情
的思维的人都不应该犯的错误。具体地讲,就是在程序上表现为缺乏法律常识,比如不知道我国法院实行有限主管原则,对不属于法院主管的纠纷也作为案件 法官,所谓树立法官高大形象也就根本无从谈起,法院也就无法取信于民,进而丧失公众对法律与法院的信心。 二、常识性错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审判执行中常识性错误产生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16.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法律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其实,我们的法律意识中不仅缺少像法律家那样的思维,而且缺少一个公民以常识来思考的素质,支配我们的往往是一种被人 承担(甚至要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看来,离开常识性的思考,即使律师也不能不象法律家那样思考。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需要一批敢于仗义执言的法学家。我们应不断提高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25.html -
了解详情
学院”。即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之后,再进入“法科大学院”(LawSchool)进行专门的法律教育;毕业之后,才能够参加司法考试,合格者进入司法研修所,经职业培训后 家精英化的同时,不能不面对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怎样协调职业法律家的精英思维与民众常识思维(社会意识),即司法民主化的问题。世界各国的司法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97.html -
了解详情
啊!这难道说法治没有普及到村民中去吗?村民也知道杀人偿命这些最基本的法治常识啊!同时案子中的那些受过高水平教育有修养的老师为什么在对待司机时又出手那么 中不但没有人劝阻,却发出了一阵笑声!为什么啊?难道100多个人中就没有懂点法律,明白生命的重要意义的?那是因为现在围观的人都成为了一个集体。人们都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则是裁判者所具备的知识基本属于常识范畴。陪审团本身就来源于普通民众,而职业法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仅限于法律知识,其对于证据的审查也是一种 ,835。[16] [英]麦高伟.英国刑事司法程序[M].姚永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5。 [17] 齐树洁、洪秀娟.英国专家证人制度改革的启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4.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才出现了人权概念。历史事实是这样吗?有一点儿国际法常识的人都知道,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与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保护本国公民在 56]但从未有过类似英格兰1215年《大宪章》(Magna Carta)那样的限制君主大权的法律文件。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所提倡的依法治国是为了君主施政而抑制贵族之专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54.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所赖于此多矣。 [31] 四、回归常态政治 重提法制话题,意味着回归常识理性,不仅是对文革的拨乱反正,而且是对百年激进狂潮的嘎然矫正,在 否则不足以应付广土众民和纷纭国际格局对于法权安排提出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后现代法学对于法律的确定性、中立性和自治性的颠覆,特别是批判法学对于现代性法制的解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51.html -
了解详情
反科学、反理性的。这些危险的常识一旦流传开来,即使不会荼毒生灵,混淆视听却是不可避免的。 (二)公共知识分子与法律人 上文对中国现阶段的公共知识分子 被他自己戏称为Airbus Professor. 他还不断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发表他对各种法律问题的看法,宣扬他的法治理念。在校内,他也多次被评为法律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