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这个 当事人就不必为此作出防御准备),法官可以不再允许该当事人行使此项权能(禁止逾期提出的新证据)。 二、举证时限制度立法之比较 (一)举证时限制度之纵向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97.html -
了解详情
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法官一般中止民事诉讼的审理,建议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或通过行政程序解决。待行政诉讼判决生效或行政程序解决后,再恢复 证一般优于其他书证,并未认可公务书证具有绝对证明力。 4、特定审查的规定 现行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民事诉讼中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但特定情况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14.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败诉,诉讼费可由财政承担支付。? 第五、关于滥诉的侵权责任问题。?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但由于检察机关特殊的地位 一定的限制条件,以适应现代形势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需要。如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发生时,检察机关才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6.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之效力或依据法律终止之前,当事人有停止诉讼的自由。第2条规定当事人引导诉讼进行,承担其应负之责任,由其应按照要求的形式与期限,完成各项诉讼行为。 当事人所决定并证明的结果做出实体裁判的权力相分离的当事人主义基本原则。正因为德国法既充分注意到当事人在诉讼实体内容上的处分权,又考虑到民事诉讼的公法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4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笔者认为,我国现行民诉法的处分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应当正本清源,强化当事人的处分权。(1)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终结应以原告起诉为原则。 的一种表现,法院不行使释明权当事人可以上诉,因此是法院的一项义务。责任说采取的是折衷主义的立场,认为释明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笔者认为采用权利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8.html -
了解详情
起主要作用。从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6条与第8条的规定看,“诉讼事实的领域”主要属于诉讼当事人的权限范围,各方当事人有责任援述足以作为其诉讼请求之 当事人所决定并证明的结果做出实体裁判的权力相分离的当事人主义基本原则。正因为德国法既充分注意到当事人在诉讼实体内容上的处分权,又考虑到民事诉讼的公法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7.html -
了解详情
简论民事诉讼模式 周成泓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 我国学者关于诉讼模式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本质属性说。这种观点认为模式能够反映某一事物本质属性 了各个主体对形成最终结果所能起到的作用,并各自在其权限范围内对程序结果分担责任。由于诉讼模式是以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限配置为研究内容,所以,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11.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重随着近年来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民事诉讼中传统的职权主义模式已经开始向当事人主义模式发生转变,当事人也开始代替法官成为了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由于当事人的 我国的证据裁判主义、心证公开制度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可以说已经对法官的心证过程有了基本的约束。第二,直接审理主义。直接审理主义是现代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24.html -
了解详情
一词是从德语Streitgegenstand翻译而来,在日本称为“标的物”。在我国,通常将诉讼标的表述为,诉讼标的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加以确认和保护的 口牌,销售途径正当合法,因而不具有适用严格责任的条件。所以,由于甲某选择被告不当,导致其举证证明不当而败诉。从表面上看,本案原告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3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诉审分立的实质是诉审制约。诉制约审判,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其意味着审者不能兼诉,也不能随意干预诉。法院依职权对诉进行正当干预,就是审判对诉 时,其对审判的制约也有两层意义:其一,法律根据在诉的理由上能证明其诉之纠纷属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若诉之提起符合法定要件和程式要求,法院即应当予以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