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犯罪论处。 4、主观特征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 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 司法实践中,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有的行为人通过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手段进行诈骗,涉及到名义被冒用者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能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4.html -
了解详情
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二、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在刑法中,抢劫罪的犯罪 了三被告人5000元现金。本案三被告人,虽然采取暴力威胁的方法,但并未当场取得他人财物,而是经人说和后,在餐馆取得加油站业主的财物。其行为不符合抢劫罪当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没有履行能力而虚构、隐瞒真实真相,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还是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用夸大履行能力的方法,使对方 合同所需的资金和物品。③即使行为人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实际履行义务时,自己或他人能够提供足够担保(包括代为履行和赔偿损失)。 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10.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此时则完全可以根据行为人的这一行为表现断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三、合同诈骗罪中对于利用合同的理解 合同诈骗的外在表现形式 或手段都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的方法,如行为人假冒承包、投资、合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等行为。司法实务中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把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4.html -
了解详情
。 值得注意的是,祖国大陆学者近年来有人提出,将抢夺罪的主观目的简单地表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不够准确的,主张抢夺罪的主观目的应是以公然夺取的手段来非法 的,按抢劫罪定罪处罚。申言之,携带凶器进行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以抢劫罪论处。对此,祖国大陆有学者提出质疑:将携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66.html -
了解详情
、预付款、定金、标的物等,就意味着尚未形成非法所有或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否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5、签约时具有相应的履行 而是故意拖延一段时间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对这种情况,有人称为借鸡生蛋或短期占有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如何认定应作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这种行为与合同诈骗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2.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本质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分两者的关键。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手段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 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58.html -
了解详情
以个人犯罪论处。 4、主观特征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 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 司法实践中,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有的行为人通过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手段进行诈骗,涉及到名义被冒用者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能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4.html -
了解详情
罪;无特定的交易存在,构成抢劫罪。存在特定的交易,说明行为人一般是在牟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主观动机驱动下,通过使用暴力或者威胁手段促成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易,达到 悬殊的情形,司法实践中一般也以强迫交易罪定罪处罚。因为行为人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是通过以不合理的价格完成交易来牟取暴利的。如果超出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0.html -
了解详情
,只服从法律,是主体性的表现。不能在客体上实现自己意志的作用不是法律上的支配,在客体上实现他人许可自己实现的意志也不是法律上的支配。而占有是控制对象 。 既然实施了法律禁止的侵害行为,怎么会不具有过失呢?在法理上,主张非法占有人享有占有保护请求权,与主张无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样,都是对系争行为的双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