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本质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无履行合同的诚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本质区别。而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 : l、行为人是否具有能力。行为人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仍然采取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说明其主观上无履行合同的诚意。在上述案例中,主要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545.html -
了解详情
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 则不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4]。换言之,入户盗窃目的限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然而入户抢劫与入户盗窃非法目的内容并不具有相通性。具体而言,前者是属于抢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497.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是复合行为,即由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组成。具体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 取他人财物的目的而实施暴力等行为,在实施暴力行为后又见钱起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则一般构成盗窃罪或者抢夺罪。这也表明强行劫取的目的必须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42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取得财物所有人的同意,形式上也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转移所有权的手续,而将他人的财物从所有权上完全侵占归己的行为。第二,是拒不退还或交出,即面对财物所有 即实际持有他人托管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后,才产生非法占有这些他人财物的故意。 在本案中,赖某在购票窗口退票时,将公文包遗忘在窗口上,该公文包脱离了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788.html -
了解详情
授权的。虽然这种行为违反了信用卡管理的规定,由于使用人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不具有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因而这种行为只能依法进行纠正或按照 理由,该信用卡被发行人禁止使用。关于本条之罪, 使用信用卡取得或欲取得之财物或服务之价额超过500美元时即属第三级重罪, 其他之场合属轻罪。”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520.html -
了解详情
大肆挥霍,造成无力偿还。这种行动足以证明他根本无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看行为人在违约以后是否愿意承担 去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262.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完善。 (二)金融诈骗的主观要件金融诈骗犯罪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故意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金融诈骗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 违反上述金融管理法规,干扰国家的金融管理活动。 因此,金融诈骗犯罪不仅侵犯了财物所有权,还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且金融管理秩序是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4.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区分两者的关键。3)主观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和绝对,相比之下,全面分析 履约要求。也有的合同诈骗的行为人仅履行少量合同约定义务,目的是为了骗取更多的财物,当目的达到时,行为人同样地要么,消失要么推脱逃避;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25.html -
了解详情
前者行为人主观上还具有逞强好胜和通过强拿硬要来填补其精神空虚等目的,后者行为人一般只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前者行为人客观上一般不以严重侵犯他人 的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以及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盗窃公私财产的行为,故该罪与盗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43.html -
了解详情
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不同,合同诈骗罪在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并非进行实实在在的经济行为,行为人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 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合同诈骗的犯罪对象,有的主张是财物,有的主张是经济合同,笔者认为,合同诈骗是行为人以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1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