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3)行为人在其主观故意的支配下,对实现其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方式----秘密窃取作出明确的选择。 二、对本罪的认定 (一)划清罪 即犯罪未得逞。而未得逞显然是针对行为人而言的,就盗窃罪来说,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取得他人财物,取得了他人的财物才可能认为盗窃已得逞未取得他人财物,即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5.html -
了解详情
侵占不动产的前提是己合法地持有或管理该不动产,如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等占有未成年人不动产的情况。如何理解合法持有后文将专门论述。 侵占不动产的情形仅发生于 。这种规定与世界其他多数国家的立法类似。 拒不退还是指行为人怀着坚定的非法占有目的,无正当理由,有能力退还、退赔而不退还、退赔【44】。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3.html -
了解详情
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 故意,许多诈骗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力的局限,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4.html -
了解详情
,该纪要作为指导性文件明确列举了几种情形,诸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无疑,这对于实践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 占有为目的。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一个仅仅有虚假陈述而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贷款欺诈行为在德、美等国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而在我国却可以以贷款欺诈的民事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21.html -
了解详情
。 为了惩处日益猖獗、手段狡诈的贷款诈骗犯罪,必须对上述能够反映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故意内容的情形明确化、法定化,故应把对贷款的去向拒绝说明或 虚假业务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出具资信证明骗取贷款的,按非法出具资信证明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提供虚假证明的被告人实施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02.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有国有的、股份所有的、混合经济所有的以及集体所有的等等。同时,从犯罪目的上分析,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其犯罪对象不一定都是贷款,尽管大部分是贷款本身 的贷款数额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可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2、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根据立法精神,我国1997 年刑法第193条规定不处理不具有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求降低。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金融诈骗罪定型技术的演变。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金融诈骗罪必须是目的犯、结果犯。[17]但近年来,由于金融诈骗罪与金融欺诈界限的不明晰,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指控金融诈骗罪面临非法占有目的举证的司法困境,司法解释或修正案不得不对此予以调整。采取的形式包括:(1)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7.html -
了解详情
借鸡下蛋的事实,应当按照民事欺诈处理。 所以,我们在理论上要坚持具备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观故意,在实践中要严格把握证据,只要客观上存在法定犯罪行为的 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 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5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形态的认定第9页 参考文献第10页 [内容摘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 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4.html -
了解详情
,捏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骗取他人的资金的行为。在实践中,犯罪分子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行为主要是利用公众缺乏投资知识、盲目进行投资的心理,钻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集资诈骗罪的认定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