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理论不但没有体现定罪的逻辑体系,也没有给被告人抗辩提供充分的空间,需要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理论结合进行研究和改造。 【关键词】犯罪构成体系;证明责任 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特征进行判断。控方应证明以下事实:行为、对象、结果、因果关系,犯意、目的、动机等,(自然人主体)刑事责任年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2.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法律文化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33.35.)所 以,工具化的刑法虽然仍然以正义、至善为旗帜,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非理性的赤裸 裸的 的混乱。(注: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4.97.)实际上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是为刑事责任的设定与认定服务的,它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1.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能力下实施的,需依据实行行为的情形认定主观故意或者过失,进而明确刑事责任轻重。由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阙如,使复杂情况过于简单化,具体到醉驾肇事的主观方面,也 驾行为出现规制乏力之重要因素在于刑事法自身阵脚混乱,由于没有对醉酒状态下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状态与实行行为关系做出明确法理梳理,从而出现遇到醉酒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7.html -
了解详情
为也只有根据请求、授权或者刑罚要求才子追究。 对于原因自由行为和完全昏醉醉之间的关系,德国联邦法院的判决予以了关注⑽。综观联邦法院的判决,结合相关理论著述,二者之间的 法杂志》第37卷第5期;柯耀程:《刑法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问题探讨》,载《现代刑事法与刑事责任》(蔡教授墩铭先生六秩晋五寿诞祝寿论文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物也具有毁坏财物的违法性,只是没有责任能力而不承担责任而已;这样思考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 者实施犯罪,成立间接正犯,仅由利用者单独承担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同正犯。{73}但是,认为有责任能力人与无责任能力人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通说正是将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物也具有毁坏财物的违法性,只是没有责任能力而不承担责任而已;这样思考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 者实施犯罪,成立间接正犯,仅由利用者单独承担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同正犯。{73}但是,认为有责任能力人与无责任能力人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通说正是将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2.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明确。(2)具体的危险说主张事前判断,不考虑事后判明的情况,这与刑事诉讼法设立了鉴定制度相矛盾。换言之,鉴定制度说明应当进行事后判断。[34] ( ,以及如何处理违法性与有责性的关系,也值得国内学者深思。但像行为无价值论那样,认为决定规范也指向无责任能力者,认为刑法规范对于无责任能力也具有意思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6.html -
了解详情
克思说如果把违法性意误否定说最彻底的论述。我国刑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趋向于不承认法律认识错误可以影响刑事责任,坚持不知法不 免责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 摔死的。这时,行为人应负杀人既遂 的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认定这些认识错误的刑事责任问题,只要看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有认识即可,而不要求行为人对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20.html -
了解详情
克思说如果把违法性意误否定说最彻底的论述。我国刑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趋向于不承认法律认识错误可以影响刑事责任,坚持不知法不免责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笔者 摔死的。这时,行为人应负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认定这些认识错误的刑事责任问题,只要看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有认识即可,而不要求行为人对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12.html -
了解详情
(如对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矛盾的分析方法,等等。 当前,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期的我国刑事法治 论相对苍白,对于一个行为成立犯罪以后,如何判断其刑事责任大小缺乏应有的标准和依据。这就难以起到犯罪论与刑罚论之间过渡、缓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鉴于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