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领域及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疑点与难点。中外刑法学界专家、学者对共同犯罪所持有的或者所主张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于对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的分歧与探讨上。我国 是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单独对乙盗窃行为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5.单个单位主体犯罪,责任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单位犯罪不分主从,一般实行双罚制,只对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56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内涵是利用因承担有关事务所具有的控制、支配单位财产的地位。 【关键词】职务 职务侵占罪 双重法益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犯罪的实质客体,即法益,[1]具有作为 》,《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13]赵秉志、肖中华:《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两人谈》,载姜伟主编:《刑事司法指南》(2002年第2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1.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信息犯罪的角度讲,除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同时加大行政管理、民事诉讼的力度,法律应该明确公民个人信息遭非法泄露后,能否向存在过错的单位、 废除网络实名制。就我国目前而言,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而应该在实名制的推广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之间寻找一个最大的平衡。这种平衡必须从多方面入手。[25]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47.html -
了解详情
说,是基于利益归属团体性是区分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重要区别而得出的结论。利益归属的团体性不仅表现在犯罪意图是为了单位谋取利益,而且还表现在最终犯罪 具备程序性要件。有的观点则认为,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并不是认定单位意志的唯一条件,否则将无法全面评价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单位行贿行为。[17]司法实践中常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0.html -
了解详情
此种前科消灭制度的探索模式,试图推动未成年犯罪人能够顺利被学校或者用人单位接收,意在促进未成年人正常、顺利地社会回归。但是,此种尝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在前科消灭证明等证明文件的发放过程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知晓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是在无形中增强、扩大了社会公众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48.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行贿罪、受贿罪、行贿罪等等罪名对商业领域中存在的贿赂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但现行立法在商业贿赂犯罪的界定、犯罪主体、对象、法定刑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需要 的国企、民企走出国内进行投资、并购,我国企业对外国公职人员进行贿赂的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前文所述,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积极立法或制订公约,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4.html -
了解详情
是我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也必将为杜绝恶意欠薪行为的发生、维护广大民工的权益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法律所存在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三种, 作为犯罪主体,但本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用单位犯罪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就是个人单独犯罪。刑法第30条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95.html -
了解详情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今天我们吃什么?这是一个看似轻松但事实上却无比沉重的问题,近年来,激素猪肉、激素鸡肉、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羊肉精、 ,并以此排斥行政处罚,造成只判处刑罚,而不对经营企业执行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悖论。 4、加大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力度。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844.html -
了解详情
有学者认为,从原则上讲,只要是涉及到业务过失犯罪的,都存在应当考虑监督过失的问题。参见林亚刚:《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女不成立监督过失,但因其未尽其监护责任,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另外,监督过失责任与我国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责任,也有相似之处。但是,监督过失体现的是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2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间 (一)应规定较长的查证时间 查证检举揭发的他人犯罪行为需要一定时间。实践中普遍存在查证时间较长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看, 行为确已构成犯罪的证明材料。 (5)对于其他型立功表现的证明材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突出表现的具体行为方式的材料;有关单位、组织出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547.html -
了解详情